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影响下的中日关系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重新确认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作为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唯一超级大国,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选择继续保持美日同盟来插手东亚地区事务,防范和遏制中国。经历了冷战结束初期的日美贸易摩擦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日本将中国看作威胁,于是选择继续维持美日同盟来增强对华战略优势,不断发展自身的军事势力,希望做出与本国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贡献,成为“正常国家”。   冷战结束后的中日关系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1989年6月到1993年7月。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中日关系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两国关系由停顿走向恢复,此时日美出现离心倾向,日本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政治大国。   第二阶段自1993年8月到1997年8月。日本国内维持长达38年之久的“1955年体制”崩溃,日本国内政治日益保守化,而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日本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这反映出日本对中国日益强大的担心与防备心理,日本转而采取加强日美同盟作为应对中国不断增强的地区影响力的手段。此时,中日之间在历史与现实问题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相继出现。   第三阶段自1997年9月至2001年4月。这一阶段一方面中日两国建立了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立法措施落实正常国家战略,日美两国提出了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国会通过了《国旗国歌法案》,日本国内的修宪讨论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第四阶段是2001年4月至2006年9月。这一阶段是小泉当政时期,日本国内的保守化倾向愈演愈烈,在一系列历史与现实问题上较前一阶段更为激进,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日益模糊,防卫政策更具有进攻性,变相突破战后和平宪法的束缚并以朝鲜核威胁为由企图发展核武器。随着“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作为国家的首要对外战略目标,美国不断提升日本在同盟中的实质性地位来协助美国共同出兵海外,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日本则借此制定相关法案为出兵海外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外围立法修改宪法,为成为“正常国家”扫清道路。这一阶段除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和台湾问题上的摩擦,两国国民的情绪也日益对立。   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第一,冷战之后美日同盟之所以继续存在(的)是因为日美两国将中国作为共同的战略目标,但两国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第二,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政治日益保守化,这对两国关系带来了消极影响。第三,鉴于各自的实力地位、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原因,日本比美国的对华政策更为激进。第四,美日同盟将长期存在并以美国为主导,美日同盟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将随美国对亚和对华政策的改变而改变。如何在维持美日同盟的前提下处理好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关系是日本想成为正常国家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既要本着以史为鉴面(型)向未来的精神来处理中日关系,又要在一系列历史与现实问题上(经)进行有理有利的斗争,同时要处理好对美关系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其他文献
东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世界格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东亚地区的安全状况影响着全球的安全局势。冷战后,东亚地区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但另一方面,
中国是传统的农耕大国,农民向来是国内革命斗争和工业化建设发展中的主角,由农业、农村和农民构成的“三农”问题是中国从始至终发展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理论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讨论。目前,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状况不容乐观,相关机制比较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深
随着我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电网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随着其不断扩大的规模,各个配网工程也随即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持续增长。使得更
尼泊尔地处南亚,处在中印两国的包围中,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国家。由于国家的领土面积狭小,国力不强,国家政策一直以来都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独立以前的尼泊尔,是英国的殖民地,
2011年5月23日台湾的塑化剂(DEHP)违法加入食品中造成严重食品污染的事件被揭露,使得原来鲜为人知的塑化剂(大陆称为增塑剂),成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有机化合物。笔者16年前
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1949年以前土地改革运动的研究,从生存安全视角探讨政治形势对于村庄各阶层在运动中行为选择的影响。笔者认为,土改时的安全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事
民国时期,安徽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环境较为恶劣,农民逃荒至外乡求生的现象极为普遍,其中以皖北最为突出。逃荒农民作为传统时期最为困苦的底层人民之一,经历了20世纪中国最为
宗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悠久,对农村治理的影响极其深远。进入近代以来,农村宗族势力明显走向衰弱,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宗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己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江苏省作为中国的人口大省,经济强省,不可避免有同样的趋势,故研究江苏省人口老龄化进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