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and-use/land-cover,简称LUCC)变化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其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高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本文以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为研究区,选取了1987年和2004年2个年份的TM遥感数据,以及前人完成的1965年研究区植被类型图,在3S技术的支持下,编制了3个年份的土地覆盖类型图。研究结果表明:白音锡勒牧场的草原植被覆盖己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大针茅、羊草、中旱生杂类草草原的面积从1965年的9.99%下降到2004年的7.82%,而冷蒿、糙隐子草草原从1965年的15.66%上升到2004年的17.75%。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的不断干扰下,景观破碎化程度在不断增加,反映景观破碎程度的密度指数的指标值从1965年的0.232上升到1987年的0.430,到2004年又上升为0.510;蔓延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从1965年的61.77%下降到1987的57.69%,到2004年又下降到54.61%,说明研究区呈现出多种景观格局密集的趋势。 利用2004年8月中旬的TM遥感数据,结合地面植被样方调查,建立了草原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并估算了白音锡勒牧场草原地上生物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草原植被退化空间格局分析,最后对研究区草场的合理载畜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严重退化的草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12%,而未退化的草原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0.70%。以退化草原恢复为目标的研究区平均合理放牧强度为43只标准羊单位/km~2,而2003年实际放牧强度仍达到86只标准羊单位/km~2。由此可见,要想恢复白音锡勒牧场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