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与朝鲜半岛同属东亚文化圈,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半岛始终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文化、文学交流。从三国时期开始,朝鲜半岛的统治者们开始积极主动地吸纳中国文化,广泛学习中国各方面先进的知识,大量翻译中国的经典古籍,推动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到了朝鲜朝时期,统治者们对中国文化制度的推崇程度达到了顶峰,此时朝鲜半岛的汉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朝代。朝鲜朝的文人们在吸收接纳了中国文化之后,结合本国国情,创造出了别具本土特色的民族文化。丁若镛是朝鲜朝后期著名的汉诗大家,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汉诗达两千余首,收录在其文集《与犹堂全书》中。丁若镛的汉诗在形式上师承中国传统诗歌,古体诗与近体诗兼有,从楚辞、乐府诗到绝句、律诗面面俱到,创作题材有山水田园诗、咏怀诗、怀古诗、咏物诗、送别诗等等;在内容上更是有深刻的体现,本文将从内容方面重点论述丁若镛汉诗创作中的中国文化因素。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对于丁若镛诗歌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二部分对丁若镛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生平进行探究,首先从朝鲜朝后期的社会环境入手,从风雨飘摇的王权旧制与日渐萌动的社会新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次介绍丁若镛的生平及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概况。第三部分则论述丁若镛汉诗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丁若镛儒学思想体系的构建,首先得益于中国的儒学思想东传,其次在于丁若镛本人对于儒学思想有选择的接受,服膺于孔孟之道,体现在诗歌创作中则表现为孝悌为本、交友伦理、关注民生、呼唤仁政等道德观与政治理念。丁若镛汉诗中的道家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无为与隐逸之思。第四部分则论述丁若镛汉诗中运用的中国典故。丁若镛对中国文化了解颇深,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文化典故信手拈来,从事典到语典都能熟练运用,并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生之思。第五部分是全文的结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