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烷基化用旋流反应器内混合与分离行为冷模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lamour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清洁产品烷基化油及其绿色生产工艺过程—离子液体烷基化工艺的地位日渐突出。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材料,其具有低挥发性、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极性可调等优点,在萃取分离、有机合成、电化学和催化等领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开发的新型复合离子液体,通过实验室和中试试验研究发现,其高活性可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优良的选择性可有效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在催化烷基化反应方面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离子液体催化烷基化反应过程是发生在离子液体与烃类物质相界面上的极快反应,设计开发适用于该工艺,并可实现强化两相混合及加快产物及时分离的反应分离设备成为该工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中提出一种新型的液液旋流反应器(Liquid-liquid Cyclone Reactor,LLCR),利用旋流反应器的特殊结构实现烷基化反应及产物初级分离的一体化,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副反应的发生。本文旨在利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冷模条件下旋流反应器内两相的混合与分离性能,建立混合、分离性能与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为热模反应实验的开展提供基础数据。
  基于该工艺搭建了一套冷模实验装置,利用74wt%甘油水溶液-煤油冷模实验体系代替真实反应体系中的离子液体-烃类物质,对冷模条件下旋流反应器内两相的混合和分离行为进行研究。首先,对旋流反应器反应腔内分散相的浓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腔内沿径向由轴心接近壁面,分散相浓度逐渐减小,在近壁面区域有所增加,即在近壁面区域出现“鱼钩”现象,根据径向浓度分布对旋流反应器反应腔内流动区域进行划分,将反应腔内流动区域分为有效混合区域和上行流区域,并根据浓度分布提出了分散均匀偏差度,用以定量分析有效混合区域内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情况。此外,操作参数中对分散相浓度大小影响水平的顺序为:进料比>溢流比>入口总流量,反应腔内稳定宽阔的有效混合区域有助于降低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偏差,因此在提高入口总流量的同时,应根据进料比对溢流比进行设置防止溢流出口出现过多的连续相或底流出口出现过多的分散相,通过对压降性能的研究得到入口总流量的升高会增大能耗,因此应在能耗及有效混合区域的大小之间取得相对的平衡。
  其次,本文利用液滴尺寸在线测量分析系统,即聚焦光束反射测量和液滴录影显微技术,对旋流反应器反应腔内近壁面处分散相液滴的尺寸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并通过建立的液滴弦长分布-直径分布(CLD-DSD)的转化模型将聚焦光束反射测量技术得到的液滴弦长分布转化液滴直径分布。根据操作参数对该位置处分散相液滴比表面平均直径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此处分散相液滴比表面平均直径的预测模型。
  基于近壁面处分散相液滴尺寸实验数据建立CFD-PBM耦合模型,对旋流反应器反应腔内分散相液滴的尺寸分布及两相的相接触界面面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旋流反应器反应腔内分散相液滴的直径范围为:5.1~901.6μm。通过研究可得,溢流嘴附近分散相液滴的尺寸以及两相的相接触界面面积与反应腔内其它轴向截面相差较大,两相混合情况随着越接近分离腔变得越稳定。
  最后,对旋流反应器的压降和分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两个出口处两相回收率研究旋流反应器的分离性能,通过实验数据建立操作参数和溢流嘴直径与压降和回收率之间的数学经验模型,通过回归诊断分析得出该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表达操作参数和溢流嘴直径与旋流反应器的压降和分离性能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Cu粉(3~5 μm)和TiB2粉(3 μm)为原料,通过真空热压烧结制备了Cu-5%TiB2复合材料。采用金相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铜基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未掺入其他杂质,TiB2颗粒均匀地分散在铜基复合材料中,材料未发现孔洞和夹杂等缺陷。 关键词:真空热压烧结;铜基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U668.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X公司,通过运用因子分析与构建对数回归模型,判别出X酒业有限公司为弹性控制型,即动态控制较好,但人力资源成本变动幅度过小,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使其达到最佳状态,修正后得到调整方案为:该企业应将人力资源成本缩减幅度至少控制在7.4%以上,下一年度应至少缩减26 070.94元。  关键词:人力资源;因子分析;对数回归;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阻尼电阻箱在消弧系统中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件,它的运行情况、参数设置,对系统母线电压具有直接的影响。检修人员往往不能透过母线电压异常的现象看到影响其原因的本质,因而觉得中性点消弧系统比较复杂难懂。文章通过原理分析,并结合实例解释了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阻尼电阻箱中元器件、参数的设置对系统电压的影响,提高检修人员的判断能力。  关键词:消弧线圈;阻尼电阻;母线电压  
期刊
摘 要:现代企业把对外投资作为获取更多收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表述为“发掘新的项目,经过严谨的论证使之成为新的投资方向,通过运营管理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获得投资回报。”建立对外投资管理系统的目的:一是强化对投资项目定量指标测算的准确度,二是实现对所投资公司运营的监管,最终实现从事前投资测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完整地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投资过程的闭环管理。  关键词:企业;对外投资管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许多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但随之产生的消防安全也越来越普遍。消防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乃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消防工程的管理应引起所有建筑企业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对建筑消防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建筑消防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消防工程
期刊
摘 要:广东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下面简称“沙角C电厂”)锅炉煤粉细度偏差较大,飞灰含碳量偏高,磨煤机在运行中存在各煤粉支管粉量分配不均、煤粉细度调节性能差、均匀性不佳等问题,因此对磨煤机进行动态分离器改造具有必要性。该电厂将HP983磨煤机静态分离器改造为第三代动态旋转分离器后,扩宽了煤粉细度调整范围,煤粉分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HP983磨煤机;动态分离
期刊
化石能源的短缺和不当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能利用研究成为全球研究热点。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技术以其高效、稳定、原料适应性广等特点,一直是生物质热化学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实验研究所需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流化床内流动状态、组分分布等实验研究无法直观获得的数据,进而为指导流化床设计和优化运行参数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
当前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住宅多为独立户式建筑,由于农村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造成主动供能时能量耗损严重;尤其是北方地区供暖期间,需要采暖的农村建筑基数大造成了巨大的能耗总量。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策的稳步推进,农村百姓收入的逐渐提高,农村建筑供热标准提高与国家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一问题受到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本文提出利用生土建筑材料提高农村建筑热工性能,结合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技术加大对洁净能源或可再生热源(如太阳能等)高效利用的技术路线来实现农村建筑舒适度提高和广大农村地区节能的需要
西藏农牧区的居民主要以直接燃烧生物质资源来保障日常生活,而高海拔和低压缺氧的独特环境造成了西藏生物质燃烧时间长和燃烧效率低等问题,这对作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的西藏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气化技术可以将生物质转换为可燃气,具有清洁、高效的特点,就改善西藏农牧区居民生活品质而言,燃烧生物质燃气也比燃烧生物质更加干净,此外,该技术对氧气浓度要求比燃烧技术低,因此在西藏地区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为探索适用于西藏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的湿基生物质气化技术,本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以西藏自
板翅式换热器是一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设备,但在高温长时间运行下,板翅式换热器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蠕变变形。钎焊接头处的蠕变裂纹扩展是导致换热器板翅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而蠕变裂纹扩展又受到拘束效应的影响,因此,研究钎焊接头的蠕变裂纹扩展及拘束效应对板翅结构高温结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钎焊接头蠕变裂纹扩展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具体表现为钎焊接头的蠕变断裂机理不清楚,现有蠕变损伤本构模型能否预测钎焊接头的蠕变裂纹扩展尚未知晓,且钎焊接头蠕变拘束效应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