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羧酸免烫(DP)整理符合绿色染整加工的发展趋势,但是与之配套的含磷催化剂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这违背了清洁加工工艺的要求和多元羧酸开发的初衷,本论文在了解现有各种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的基础上,开发了棉织物丁烷四羧酸(BTCA)免烫整理体系中的无磷催化剂硝酸钠,并围绕其催化作用进行整理工艺、整理效果和催化机理的初步探讨。 由实验证实硝酸钠对于BTCA与纤维素交联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BTCA/硝酸钠(SN)体系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考察了工艺条件,即:催化剂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和整理浴的pH值对织物整理后效果的影响。评价指标分别是:折皱回复角(WRA),白度(Wh),强力保留率(BSR);接着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三因素三水平以L9(3)4正交设计表分析了各因素的综合影响。三因素分别为:焙烘时间,焙烘温度,催化剂浓度,在以上两步中分析了各指标随各因素变化的趋势,并借助F检验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显著性,进而确定了BTCA/SN体系的最优工艺。然后对比了硝酸钠与含磷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发现:以硝酸钠为催化剂整理后织物的WRA仅次于次磷酸钠,而优于其它含磷催化剂;强力保留率,硝酸钠低于次磷酸钠和磷酸氢二钠,高于其它的含磷催化剂;白度低于各种含磷催化剂。综合来看硝酸钠的催化效果好于其它含磷催化剂而略低于次磷酸钠,具有作为一种无磷环保型催化剂取代含磷催化剂的潜力。 机理探讨方面:用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方法对硝酸钠的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红外光谱,热分析和羟肟酸实验的结果都显示硝酸钠在多元羧酸脱水成酐阶段具有催化作用,进而推断硝酸钠的催化机理是:硝酸根是富电子的亲核试剂,具有4中心6电子的共轭π键结构,可进攻羧酸中羰基C正电中心,形成有机硝酸盐中间体,进而促进BTCA脱水成酐。并且由棕色环、二苯胺和克氏定氮实验结果表明:硝酸钠在反应前后既没有消耗也没有发生性质的改变,只是在体系中起到了加速BTCA与纤维素酯化反应速率的作用。 建立了BTCA/SN/棉织物体系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动力学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硝酸钠与常用的次磷酸钠一样,都可以降低BTCA与纤维素反应的活化能。由于BTCA是四元梭酸,与织物反应可形成单酷,双醋,三酷等多种结合形式,为讨论成醋情况和交联程度我们建立了醋化反应的模型,数据分析表明BTC刀SN/棉织物体系在条件比较温和时,以形成单、双酷为主,条件比较剧烈时,以双、三酷为主;并讨论了成醋情况和交联程度随反应条件变化的趋势,以及交联程度与WRA增量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