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Vaccinium spp.),杜鹃花科,越橘属,没有根毛,自然条件下会与杜鹃花类菌根真菌形成互利共生结构。本研究在对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根系中菌根真菌的观察、分离、鉴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蓝莓栽培品种上的接种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蓝莓菌根真菌侵染程度大,侵染率达到75%;侵染方式丰富,存在根外菌丝、胞内贯穿菌丝、胞间贯穿菌丝、胞内菌丝团多种侵染形态,还存在表皮细胞缺失的现象。2、大兴安岭野生蓝莓菌根真菌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和接合菌,子囊菌为优势菌群。菌根真菌菌落颜色以白色和棕灰色为主;大多为毡状或絮状;菌落边缘除个别呈放射状外,大多边缘规则;个别菌株会分泌色素,如黄色色素、紫色色素及褐色色素。自然条件下,腐殖质含量较高的生境中菌根真菌资源更加丰富。3、在分离到的36个菌株中,选取15个菌株进行鉴定,8个菌株确认为ERM(ericoid mycorrhiza)真菌;其中包括7株子囊菌,3株为柔膜菌目,3株属于粪壳菌纲,1株为座囊菌纲链格孢属(Alternaria.);另一株ERM真菌为担子菌,伞菌纲小火焰菌属(Flammulina.)。4、不同的菌株对温度的适应特性差异显著,大部分菌株在20℃和25℃下生长速度最快,是扩大菌株培养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多数菌株对PH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在不同的PH处理中,大部分菌株差异不显著;菌株以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生长更快,长势更好,单糖不适合作为菌株纯培养时的碳源,大多数菌株对多糖和双糖的吸收能力比对单糖的吸收能力强。有机氮源蛋白胨是各菌株最适宜的纯培养氮源,大部分菌株在硝态氮氮源培养基上比在铵态氮氮源培养基上生长势好。5、通过对15个菌株在蓝丰实生苗上的接种试验表明,JUN1、JUN2、JUN4、JUN6、JUN10、 JUN11、JUN14、JUN15(?)(?)个菌株处理均可以观察到胞内菌丝团。JUN2、JUN14可以显著促进蓝丰实生苗的生长。15个菌株对园蓝和粉蓝扦插苗的接种试验表明,JUN10、 JUN14、JUN15可以促进粉蓝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JUN2、JUN4可以促进园蓝对磷元素的吸收,JUN10、JUN14可以促进园蓝对钾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