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在了N”结构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在了N”结构,如“放在了桌子上”,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格式。其中V为动词性成分,N为表处所或方位的名词性成分。从发现的最早用例来看,至今不过八十年时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语法学家们曾对这一格式的是否成立有过讨论。近二十年来,这种格式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变换、认知图式等多种方法和理论,对“V在了N”格式的结构、功能进行仝面考察,并着重对“V在了N"结构形成的语法化动因进行探讨。  本文引言部分对“V在了N”结构进行简要说明,并对研究现状进行简单回顾。  第一部分对“V在了N”格式的结构进行分析,考察V与N的构成。经考察发现,能进入V的位置的不仅有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还有动结式复合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结构等。依据《动词用法词典》,对其中1308个常用动词进行了逐一考察,发现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动词有499个。采用林杏光先生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动词和主体、客体的关系,把进入“V在了N”结构的动词分为四类:他动词、自动词、外动词、内动词。接着从N的构成和N与V的关系两个角度对N进行了考察。  第二部分对“V在了N”结构的语义进行考察。首先利用“完形”理论,把“V在了N”结构放入具体的句式中去考察,发现“N1V在了N"的句式义有三种:①[某人/某物出现/消失在某处];②[某人/某物位移至某处];③[某人/某物存在于某处]。接着从语义关系、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对N1与“V在了N”、N1与N的关系进行考察。我们把“V在了N”入句的四种句子格式分为两类:舞台图式和台球图式。然后对“V在了N”与“在N V”、“V在N”、“V N”等相关格式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彼此之间语义上的差别和联系。据考察发现,“V在了N”格式在语义上侧重于表达动作的完成,位置的实现。  第三部分从语用角度对“V在了N”结构进行研究。因为“V在了N”结构的语义表示动作的已经完成或实现,强调位置的落实。所以“V在了N”结构入句时,可以与表示现在、过去的时间词同现,不能与表将来、习惯性的持续时间词、表未然的否定词、动词的复杂形式等同现。认为,“V在了N”结构是有标记的,入句后其后不能再有其他成分,也不能充当连动结构的前项或充当修饰成分,只能位于句尾,是突显的信息,因此它不能自由地进入句子的其他位置。而“V在N”结构是无标记的,可以比较自由地出现在多个句法位置。“V在了N”结构进入句子以后,有结句作用,只能出现在句子或分句的末尾,充当句中的谓语,成为句子信息的焦点。  第四部分先探讨“V在了N”结构形成的语法化动因。语法化的研究从两个平面上展开:一是从共时平面考察“在”的各种用法,把它看作是各个不同时期的历时用法在共时平面上的叠映。考察中发现“在”确实经历了一个从“动词>介词>附着成分(clitics)”由低到高的语法化过程。一是从历时平面考察了“在”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等阶段具体用法上的差异,再现其语法化的历程。在先秦时期,“在”除了作为动词,充当句中的谓语外,还经常位于主要动词前面或后面(状语和补语位置),处在偏义的位置,已经开始虚化。介词用法虽已出现,但频率很低。两汉时期,状语位置的引介时间的“在”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N”位于动词前和动词后的意义有了明显的区别。在此时,引介处所的介词除了一直沿用以前的“於”外,又出现了“著”(着)。隋唐五代时期,“在N”出现在动词后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介词“於”的数量趋向减少,“著”的用例也逐渐消失。这一时期,补语位置上的“在”已经虚化成为介词。宋元明时期,“把OV在N”句式和受事主语句的出现,造成了V与“在”的直接相邻,为“在”进一步虚化、V和“在”的融合创造了必要条件。而引介处所的介词“著”退出,“於”数量的锐减,使得“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进一步导致了“在”的虚化。后来V和“在”边界消失,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复合动词“V在”,不仅其后有可以加上体标记“了”,形成“V在了N”结构;还出现“在”语音弱化形式[t(e)°],形成“V de N”;甚至于进一步脱落,形成“VN”这样的格式。本文还从句法位置、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认知心理、语音弱化等多个方面对“V在了N”形成的原因加以解释。其次从类推的角度出发,考察了“V在了N”结构普遍使用的原因。  余论部分对一些相关问题,如“滞留”现象、音节韵律制约、语法化的循环模式等,提出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地下水引发基坑安全和环境风险的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政府也逐渐重视对基坑工程的管理.要降低这种风险带来的损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测量内外作业正逐步向一体化发展,即将处理和获取数据变得更加自动化,将测量过程的控制变得更加智能化以及将测量结果变得更加数字化.本文主要
本文尝试对现代汉语中作主宾语的定形偏正结构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以期揭示这种结构在句法结构中所表现出的独特个性,和其对所出现的句法环境的内在要求。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
本文以名词为基点,着力探讨偏正式“动+名”结构的形成原因。全文主体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把相关名词分为属性名词、事物名词与相对名词。属性名词又分为抽象于动作
池莉自1987年发表《烦恼人生》引起文坛关注以来,一直保持着旺盛强劲的写作势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人生三部曲”的相继问世为池莉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进入九十年代
住宅工程质量是施工管理的重点要素之一,不仅关系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广大业主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重大住宅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施工质量事故
为向云(南)-广(东)直流输电工程的物理设备动模仿真实验提供动态等值研究方法.在保持电网动态特性,同时缩减计算规模的前提下,应用同调机组聚合和网络化简等动态等值方法,对2
在社会建设的经过中工程测绘测量技术有着普遍的运用,在实施工程测绘和测量的经过中,依据项目的现实状况选取合理的测量技术,可以更好的确保测量结果的质量,从而为项目的建设
论文分六部分.第一部分,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和其它心理学理论以及中外文学史上的一些案例,论述文学与治疗理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和可行性,认为作家和读者可以分别借创作作品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现代测量中最为重要的测量方式,在工程测量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工程测量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