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1椎体破坏时腰骶部内固定基础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30例骶骨标本进行CT三维重建,对特殊解剖结构腰骶部内固定方式分析、解剖学测量、探讨3组骶骨螺钉固定技术的螺钉瞬时平均最大拔出力,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测试经骶1-2侧块串连螺钉固定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研究出在S1椎体病变破坏不能置钉时,使用此内固定方法使腰骶部坚强内固定成功实施,是一理想的解决方案。  方法:选取健康成人30具新鲜尸体(骶椎部分)用于实验,男女各15具,年龄均在25-45周岁间,通过CR、CT、MRI等物理设备排除畸形、先天性缺如、肿瘤、结核、创伤、骨折、感染以及骨质疏松等病理条件。所有标本经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装入双层塑料袋密封,放在冰箱里保存,温度设置零下20℃。待在实验之时,在常温下使样品完全解冻。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标本的骨质密度,再采取随机方法于相同的骶骨上分别置入3组螺钉,螺钉规格:全为6.5mm直径的普通GSS。骶骨螺钉放置  方法:即:经骶骨1-2侧块串连螺钉(A操作组);经S1椎体(椎弓根)螺钉(B操作组);经S1椎体前外骶骨翼螺钉(C操作组)。各组骶骨螺钉置入前,先拧入直径2.0mm克氏针,保证和螺钉固定方向相同,使用直径4.0mm钻头按克氏针方向钻孔,注意不要穿透前皮质层并测深,以克氏针为导针拧入合适长度的螺钉使刚好抵达前皮质。待置钉完后各组分别采用以下方式测量拔出力,在型号为JBWL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器上牢固标本,给予各组螺钉轴向拔出力,依据各组实验螺钉固定方式,测定轴向拔出的力绘制力(N)-位移(mm)弧线,在曲线的最高点位置取实验最大拔出力数值。  结果:3组骶骨螺钉固定技术的螺钉瞬间平均最大拔出力之间的比较分析,使用统计软件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B组>A组和C组的平均最大拔出力;A组>C组的平均最大拔出力,经两两比较得出: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是三种内固定中最为坚强的;而A组相对于C组的最大拔出力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能进行B组内固定时,可作为骶骨螺钉固定的理想选择。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特殊解剖结构腰骶部内固定方式分析、解剖学测量、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测试经第二骶后孔上缘5mm以上的边缘到骶骨翼方向置入经骶1-2侧块串连螺钉作内固定;运用适合国内S1椎体破坏腰骶人群的解剖学特质,以期在该疾病领域上提供一定的影像学、数据参数上的参考。从而研究出在S1椎体病变破坏不能置钉时,使用此内固定方法使腰骶部坚强内固定成功实施,是一理想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瑞士立达公司进一步升级了其终端纺纱技术设备——新型环锭细纱机G37和G38及新型紧密纺纱机K47和K 48.rnG38(图1)和K 48适合人员配备有限,同时对生产灵活性及纱线质量要求高
期刊
Uptime智能系统的技术创新使预测成为可能.该系统可在机器发生故障前预先告知需要采取什么措施.rn当遭遇机器故障时,如果能提前预测,不仅可避免停机,还能节约成本、提高产品
期刊
目的: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看灌胃肉苁蓉煎剂后的大鼠血清是否有促进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