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安全的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及保障措施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而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有着无可比拟的社会政治意义。随着近年来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相继逼近,耕地资源数量持续减少、质量水平不断降低,耕地资源安全程度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逐渐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严峻的耕地资源安全形势,耕地资源安全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且将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联系起来,进行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较少。安徽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北粮南调”的重要农产品基地。随着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促使耕地资源将面临继续减少的趋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实现耕地资源安全的对策。研究结论对于实现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逐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共由七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依据国内外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现状,确定从区域层面及粮食安全保障角度研究耕地资源安全,据此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章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总结已有关于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概念,结合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界定本文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内涵,并阐述了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三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的基础分析。介绍了皖江城市带研究区域概况,总结分析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变化特点与存在问题。简要阐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并就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确定评价技术路线,依据1989-2008年相关基础数据,从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第五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相关性分析。从耕资源数量、质量等方面分别与粮食总产、粮食单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人口、GDP、区域粮食需求三个角度,分别预测耕地资源数量,确定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第六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的实现对策分析。通过对皖江城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依据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预测结果,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出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具体的实现途径。第七章结语。总揽全文,综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论文中的不足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适用于大多数机载火控雷达内、外场联试的应答机,它成功地实现了机载雷达运动目标的实时仿真,即系统不仅能进行回波信号距离延时、幅度变化的模拟,还能精确控制目标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消耗量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我国的森林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因此,保护森林资源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文章提出了科学推进
期刊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水源、食品的污染,社会竞争激烈等,更促使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恶性肿瘤发病人
剖析论证了川藏铁路高海拔区域变电所开关设备绝缘水平确定的准则,论述了大气参数对外绝缘的影响,提供了不同基准海拔的相对修正系数,解决了拉萨南牵引变电所在27.5k V设备选
“问题与主义”之争一度被看做为马克思主义者和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一场论战,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胡适仅仅是针对当时空谈主义却不研究实际问题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不能被简
在机载SAR实时成像处理器中,方位预滤波比的选取对最终获得的方位分辨率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方位预滤波的原理和实现,然后推导了最佳预滤波比的选取公式,接着
骨结核是常见慢性骨疾患,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1],占全部结核的3%~5%,占肺外结核的15%[2]。一般多为单发,多发性骨结核较少见,大约占骨结核5%~10%[3]。多发骨结核一般易累及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