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而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必需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有着无可比拟的社会政治意义。随着近年来人口、工业化和城镇化高峰相继逼近,耕地资源数量持续减少、质量水平不断降低,耕地资源安全程度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逐渐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严峻的耕地资源安全形势,耕地资源安全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且将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联系起来,进行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分析的研究较少。安徽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北粮南调”的重要农产品基地。随着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促使耕地资源将面临继续减少的趋势,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实现耕地资源安全的对策。研究结论对于实现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逐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共由七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依据国内外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现状,确定从区域层面及粮食安全保障角度研究耕地资源安全,据此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章耕地资源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研究。总结已有关于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概念,结合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界定本文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内涵,并阐述了耕地资源安全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第三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的基础分析。介绍了皖江城市带研究区域概况,总结分析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变化特点与存在问题。简要阐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并就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安全的关系进行分析。第四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确定评价技术路线,依据1989-2008年相关基础数据,从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第五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相关性分析。从耕资源数量、质量等方面分别与粮食总产、粮食单产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从人口、GDP、区域粮食需求三个角度,分别预测耕地资源数量,确定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第六章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的实现对策分析。通过对皖江城市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依据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预测结果,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出皖江城市带耕地资源安全具体的实现途径。第七章结语。总揽全文,综合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论文中的不足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