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是面向生态的工程,是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发展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是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就十年来退耕还林后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草)工程在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土地沙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退耕还林就是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容易造成沙化的耕地,逐步停止耕作,植树种草,恢复植被。用3S技术进行退耕还林研究,其目的是提供准确、科学的退耕还林数据及实施方案。随着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方法与手段不断更新,该项技术可以得到推广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利用RS.GPS.GIS技术,以浏阳市为例,对浏阳市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决策分析,得出研究区域需要退耕还林的旱地数量和空间分布,并对退耕时序、林草配置做了决策说明。具体做法:—数据处理,本文通过遥感和GPS定点调查相结合,进行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建立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从DEM中提取坡度信息。二对土地利用情况、坡度因素、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分析。三依据决策指标及分析,对退耕还林进行决策,确定退耕的区域、数量、分布、时序,产生退耕还林专题图。四对退耕还林决策分析系统进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遥感图像的处理及解译,为制作土地利用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底图,在外业调绘及MAPGIS软件协助下,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2)依据目视解译及数学模型,对土壤侵蚀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等级图。(3)依据退耕决策指标,利用GIS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坡耕地数据进行了分析决策,确定了需要退耕的旱地数量及空间分布情况,其中因坡度大于25°而退耕的坡耕地有70.97ha;因土壤侵蚀等级为极度侵蚀而退耕的坡耕地为98.27ha;因坡度在15°和25°之间且土壤侵蚀等级为强度侵蚀而退耕的坡耕地为199.57ha,因在浏阳河两岸一公里范围内而退耕的坡耕地为17.87ha。(4)通过不同用户、功能模块等分析对退耕还林决策分析系统进行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