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茶黄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对茶乳酪形成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作为在世界上消费量仅次于水的饮料,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绿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Tea polypheonls,TPs),而红茶中含有大量茶黄素,两者均具有抗氧化、调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在加工、储藏等过程中,由于生化成分的相互作用,茶饮料易出现一种明显的浑浊现象(即茶乳酪),严重影响茶饮料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性。TPs、茶黄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也会诱发茶乳酪的产生。目前主要采用过滤离心法和酶法去除或抑制茶乳酪,但过滤会造成茶的营养成分损失,而酶法受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在茶饮料澄清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方法。啤酒、果汁、葡萄酒等加工领域通常利用蛋白质与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通过添加蛋白质加速多酚的凝聚或者提高溶液的稳定性来达到澄清效果,而在茶饮料中鲜见应用。因此,本研究从茶乳酪形成的现象和机理出发,首先,研究了不同浓度TPs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及其对茶乳酪形成的影响;然后,使用分子对接分析了TPs中主要的四种儿茶素与BSA相互作用机理;其次,研究了茶黄素与五种蛋白质澄清剂(β-乳球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明胶、胶原蛋白)相互作用及其对茶乳酪的影响,并对蛋白质澄清剂进行筛选;最后,使用分子对接研究了茶黄素中活性最强且含量最高的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DG)与BSA、β-乳球蛋白(筛选出的蛋白质澄清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判断蛋白质澄清剂是否适用于茶饮料澄清。研究结果将为茶饮料中茶乳酪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TPs和BSA为主要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浓度TPs-BSA混合溶液的透光率、粒径、沉淀、儿茶素含量及损失率,探究TPs与BSA浓度对茶乳酪的影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指标进行均一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Ps和BSA的混合溶液的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儿茶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TPs浓度对透光率影响较为显著,BSA浓度对粒径和沉淀量影响更为显著,透光率范围为99.6%~46.7%,沉淀量在0.23~15.10 mg之间,粒径范围为0.41~11.49μm;混合溶液中,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较大;固定TPs浓度,随着BSA浓度的增加,儿茶素的损失率随着BSA浓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TOPSIS成功简化了溶液选择,选出TPs和BSA分别为800、40 mg/L的最优浓度组合(C=0.7572),因此,可通过调节TPs与BSA的比例来降低茶乳酪的形成。2.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与BSA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对接法,选择BSA中22个氨基酸结合位点分别与四种儿茶素进行对接,计算了88个对接的最低结合自由能,采用Py Mo L软件进一步分析最优构象,探究了酯型和非酯型儿茶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差异性。试验结果表明:BSA能自发的与EGCG、ECG、EGC和EC结合,儿茶素中的羟基影响了与BSA结合的强度,BSA与酯型儿茶素的结合强度高于和非酯型儿茶素对接的结合强度;BSA中的TYR-30、TYR-84、TYR-137、TYR-139、TYR-156、TYR-160、TYR-451位点在与儿茶素的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氢键是四种儿茶素与BSA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3.以茶黄素和β-乳球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明胶、胶原蛋白为研究对象,分析茶黄素与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茶乳酪形成的影响,并基于透光率、粒径和体外抗氧化性,利用TOPSIS法对溶液进行筛选;采用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同步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相互作用机制。试验主要结果如下:不同蛋白质与茶黄素结合对茶乳酪的形成影响具有差异性,与茶黄素混合溶液的抗氧化性均较好,在透光率和粒径方面,β-乳球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使用TOPSIS简化了样品的选择,β-乳球蛋白更有望应用于茶饮料澄清中;五种蛋白质均能与茶黄素通过静态猝灭自发结合生成复合物,与茶黄素的结合,影响了β-乳球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的酪氨酸所处的微环境,改变了明胶、胶原蛋白的色氨酸所处的微环境,氢键和范德华力主导着β-乳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胶原蛋白与茶黄素的结合,玉米醇溶蛋白、明胶与茶黄素的结合主要由疏水作用主导。4.以TFDG、BSA和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对接分析TFDG-BSA、TFDG-β-乳球蛋白的结合自由能及结合构象,使用Ligplot分析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及结合氨基酸,证明利用蛋白质提高茶黄素稳定性及利用度的可行性。试验结果如下:BSA、β-乳球蛋白均能与TFDG自发结合,疏水作用和氢键是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BSA中的LES-31、TYR-84、HIS-105、GLN-33、THR-83、GLU-82、GLY-85、ASP-111构成疏水口袋,包裹着TFDG分子,MET-87、GLN-32、ASP-86、TYR-30、ASP-107与TFDG之间形成7个氢键;β-乳球蛋白中的LEU-140、GLU-137、GLU-60、HIS-132、SER-131、LYS-58、GLY-61构成疏水口袋,将TFDG分子包裹在结构内部,TFDG能与GLU-136、GLU-56、GLU-53、LYS-139、PHE-133、TYR-23、GLU-57、ARG-64氨基酸残基形成9个氢键;茶黄素结构中C25、C26、C11、C41、C42上的羟基与BSA的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与β-乳球蛋白结合过程中,C24、C25、C26、C17、C35、C33、C37上的羟基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了利用蛋白质提高茶黄素稳定性具有可行性。
其他文献
鉴于荞麦和小麦在日常生活中的混合食用以及多谷物产品的出现,麦醇溶蛋白(gliadin,G)与芦丁(rutin,R)不可避免地有相互作用的存在。加工条件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温度、动态高压微射流和超声对蛋白质的理化功能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条件的影响。因此,本文探究了不同热加工温度、不同动态高压微射流处理压力和不同超声功率条件下G与R
我国辣椒产量居世界之首,细菌性软腐病是影响世界各地农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我国辣椒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治细菌性软腐病的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农药和化学杀菌剂,农业防治的主要方式是环境管理和栽培防治,该方式在采前发挥作用。农药和化学杀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但是会产生抗药性并且农药残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寻求一种绿色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显得极其重要。乳酸菌作为一种公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两年生植物。甘蓝营养性丰富,适应性与抗逆性较强,是世界许多国家广泛种植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甘蓝作物育种依赖杂种优势的利用,其大多数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点,其自交系的选育需要人工授粉进行7-8代的自交或回交,这是一项费时而繁琐的工作。单倍体因其只含有单一亲本染色体组,可以通过秋水仙素加倍处理获得纯合一致的双单倍体(DH),极大地缩
细菌型豆豉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一种主要由芽孢杆菌、微球菌和乳酸菌等菌种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湖北、贵州以及云南等地。目前,细菌型豆豉的生产方式仍以小作坊式传统自然发酵为主,由于地理条件和生产条件控制的不同,会导致产品品质的差异。鉴于此,本文以重庆、贵州、云南所产细菌型豆豉产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其基本营养品质、理化特性、风味品质和微生物群系出发,研究西
深松作为四项农田基本保护性耕作之一,不仅可以打破长年耕作造成的坚硬犁底层,而且可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以及热容量,改善土壤三相比,生成虚实共存的上层结构。振动对土壤深松的扰动状态、扰动效果、纵向堆积角、地表沟形以及牵引阻力等有较大影响。针对振动式土壤深松技术快速发展,缺少丘陵山地振动式深松与非振动式深松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离散元法仿真、土壤深松作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振动式深松和非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起源于热带,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茄子具有很明显的杂种优势,而目前其杂交种的生产仍需人工去雄和授粉。利用雄性不育系作为母本生产杂交种可以简化制种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种子纯度,一直以来备受育种家的重视。然而,与其他蔬菜作物相比,茄子雄性不育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功能雄性不育是植物雄性不育的一
祁门红茶(以下简称祁红)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与印度大吉岭红茶、锡兰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以其特有的“似花、似果、似蜜”香气——“祁门香”享誉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消费者喜爱。祁门红茶风味的形成与其产地、品种及制茶工艺密切相关。而祁红的品质需要从色泽、滋味、香气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判。在消费者日常饮茶中,影响祁红品质的主要因素为冲泡条件。目前,已有部分学者探究了冲泡条件对茶的影响,但多集中在功
水稻秸秆是一种产量大,但难以直接利用的农业废弃物,为了推进稻草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将稻草秸秆进行碱性预处理,在常温、低压条件下压制成块,填插在混凝土空心孔洞中,形成新型的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为解决静态碱液浸泡制备稻草保温块耗时长、有废液产生的问题,论文对稻草保温块的快速制备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秸秆快速预处理的稻草保温块快速制备技术。论文在氢氧化钠溶液静态浸泡秸秆预处理
普通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2n=2x=34)是蔷薇科枇杷属中的唯一栽培种。故栽培枇杷遗传背景狭窄,而枇杷属野生资源的评价利用严重不足,众多枇杷的性状长期无法得到改良。枇杷属野生资源有较多的优良性状,其中台湾枇杷(Eriobotrya deflexa),花期为春末至初夏,熟期为夏末至初秋,果实黄红色,无毛,种子1-2,且高抗叶尖焦枯病,这些特征为枇杷熟期、果色
木薯(学名: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可用于淀粉行业和制药行业,也适用于生产乙醇及生物燃料等产业。我们国家对木薯及木薯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木薯干和木薯淀粉。目前我国的木薯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木薯和甘蔗等作物的种植期重合,使木薯种植劳动力紧缺、种植成本大幅提高。如何降低木薯种植成本,成为当前木薯产业发展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