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碰撞后岩浆岩地球化学:壳幔相互作用和深部过程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nuz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别山造山带发育了大量的碰撞后岩浆岩,包括了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整个岩浆演化系列,其源区深度从上地幔一直到中下地壳.该文对这些岩浆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大别造山带碰撞后岩浆作用及其深部过程.此外,针对过去文献中存在对北大别灰色片麻岩一些混乱的认识,该文根据不同变质变形程度对北大别灰色片麻岩进行分类比较和地球化学分析.
其他文献
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国史馆编修、总纂、提调,典试福建、广东乡试。咸丰二年(1852年)
该文对贵州荔波龙泉洞2号石笋和衙门洞1号石笋进行了高精度的TIMS-U系定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测定,建立了石笋的氧、碳同位素-时间变化曲线,从而对中国西南地区过去1600-250年
该论文对大别山不同构造单元的岩石进行了详细的锆石微区U-Pb定年,并对部分样品的锆石进行了显微包裹体和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对不同变质事件的年龄及部分构造属性进行了探讨.
学位
该论文基于土坡模型,将边坡稳定确定性分析方法同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考虑土性参数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利用中间结果安全系数,用可靠性分析方法均值一次二阶距法计算出土
铀矿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北方沉积盆地赋存有大量砂岩型铀矿,在该类矿床我国做了大量各种技术的勘查工作,其中包括地球化学勘查工作。该地区开展化探工作需要排除风尘沙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