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消化道畸形之一,以胃肠道粘膜下(Submucosal plexuses)和肌间神经丛(Myenteric plexuses)的神经节细胞缺失为其特征。对HSCR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和研究一直是小儿外科领域的热点课题,由于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中的神经节细胞起源于神经脊细胞,它沿着迷走神经从头端到尾端的方向进入前肠,成为肠神经脊细胞,从而分化为肠神经元细胞。因此HSCR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肠道神经脊细胞的增殖、分化与移行异常等方面。了解HSCR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物学上的易感性,并且可能在未来指导我们采取新的方法对HSCR进行诊断与治疗。我们前期利用全人类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出HSCR差异性表达基因,其中HAND2(Heart and neural crest derivatives expressed 2)基因表达下调,并经RT-PCR验证。本研究从前期研究结果中选取HAND2蛋白,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AND2蛋白在HSCR肠壁肌间神经丛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HAND2蛋白在HSCR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经手术治疗的HSCR患儿手术标本46例为实验组。均为散发病例,无合并其他主要脏器的先天性畸形或综合症。所有患儿依据术前临床表现、钡剂灌肠造影等检查,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综合确诊。选取与实验组年龄相近的非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如先天性无肛门、结肠穿孔等20例手术切除的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家族中无先天性巨结肠病例及其它肠神经发育异常性疾病。光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例HE染色的结果并统计。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检测46例实验组标本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正常段及20例正常对照组标本肠壁组织肌间神经丛中HAND2蛋白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并统计其阳性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计算HAND2蛋白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各段肠管组织肌间神经丛的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将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1.HE染色:狭窄段各层均未见神经节细胞,黏膜下及肌间神经纤维较扩张段显著增粗紊乱。从狭窄段到正常肠管,神经节细胞的分布逐渐增多,变性神经纤维的分布逐渐减少。 2.HAND2在先天性巨结肠实验组正常段肠管和对照组肠管组织的肌间神经丛有阳性表达,多呈强阳性,其平均光密度值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正常段及对照组肌间神经丛中,见有较多强阳性表达的神经节和(或)神经纤维;在扩张段,强阳性表达肌间神经节或神经纤维较实验组正常段和对照组有减少;在移行段,多可见散在的中等强度阳性到弱阳性表达的神经节或神经丛;狭窄段,未见有阳性染色的神经节细胞,可见肌间神经纤维表达呈弱阳性或阴性。狭窄段分别与移行段、扩张段、正常段及对照组肠管相比,狭窄段的平均光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3.HAND2蛋白在实验组(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正常段)及对照组中所有病例的环形肌及纵行肌均由中等强度阳性表达。 结论:1.狭窄段肠壁肌间神经丛中HAND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其表达异常可能对ENS的发育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导致HSCR。 2.免疫组化染色能很好的显示正常肠管肌间神经丛中HAND2的表达。HAND2有希望作为一个神经标志物,并结合HE染色对HSCR进行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