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的炎症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的损坏和骨骼关节的侵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RA发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性粒细胞可作为治疗RA的重要靶点。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黄酮类物质,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槲皮素通过下调NF-κB通路、调节一氧化氮(NO)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的炎症为主要特征,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导致关节软骨的损坏和骨骼关节的侵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RA发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中性粒细胞可作为治疗RA的重要靶点。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黄酮类物质,有抗氧化和抗炎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槲皮素通过下调NF-κB通路、调节一氧化氮(NO)的释放、减轻氧化损伤等机制发挥抗炎作用。槲皮素可以逆转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并抑制其活性。槲皮素能够通过激活caspase-3来促进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synovial,FLS)的凋亡。但是,槲皮素是否能够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来治疗RA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目的:我们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小鼠关节炎模型探究槲皮素对RA的治疗作用,并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来系统性检测槲皮素对中性粒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1)通过佐剂诱导的关节炎模型小鼠验证槲皮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缓解作用。造模成功后,槲皮素经腹腔注射每天给药一次,并每两天进行一次关节评分和直径测量。(2)CB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分泌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小鼠踝关节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表达情况。从而间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4)小鼠气囊炎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迁移。(5)实时定量PCR法IL-6 mRNA表达水平。(6)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7)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MPO和NE的释放以及自噬的形成情况。(8)用DCF-DA检测ROS产生情况。结果:(1)槲皮素可以改善RA小鼠的症状:槲皮素可以显著减轻RA小鼠踝关节肿胀程度,踝关节直径和关节炎评分显著降低(***P<0.001)。(2)踝关节病理分析: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小鼠关节软骨的损伤减轻、滑膜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槲皮素可降低RA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IFN-γ的分泌,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槲皮素可以降低MPO和NE的表达。(5)槲皮素可以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的迁移:经槲皮素处理后小鼠气囊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量与LPS刺激组相比明显减少(***P<0.001)。在体外实验中,槲皮素可以抑制fML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的迁移。(6)qPCR分析发现槲皮素处理组与LPS刺激组相比,IL-6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7)槲皮素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出槲皮素处理组可以明显增加caspase-3的活化(**P<0.01)。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出槲皮素可以增加LPS诱导的中性粒的凋亡率(***P<0.001)。(8)槲皮素对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和自噬的影响:与PMA刺激组相比,槲皮素可以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NETs的形成以及MPO、NE的释放,同时抑制自噬的形成。(9)槲皮素可以抑制ROS的产生。结论:在体内实验中,槲皮素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和浸润进而改善RA的症状。在体外实验中,槲皮素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分泌,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抑制中性粒细胞ROS的产生、细胞自噬和NETs形成。这些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以作为治疗RA的潜在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精髓,备受国内外学者瞩目。关于经穴-脏腑相关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干预经穴对脏腑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的靶向调节作用,机体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后体表经穴出现反映(反应)及规律性的总结较少。已有研究表明手厥阴心包经(穴)与心脏关联密切,表现为心脏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可相对特异地反应于体表心包经(穴);干预心包经(穴)可良性调节心血管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其中针刺内关穴对缺血性心
目的:参附汤(SFD)是中医临床益气回阳固脱的代表方,能够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生存率、细胞内钙浓度变化及钠钙交换体(NCX1)、肌浆网钙-ATP酶(SERCA2a)、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等钙稳态调控蛋白表达等指标,探讨SFD中三种重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络学说对体表与机体内脏间关系、相互作用机理的系统理论总结,可直接有效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受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助,以往关于经穴-脏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穴位到内脏的正向论证性研究,即刺激体表穴位,检测相关内脏血流动力学、电生理、血管活性物质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并从外周和中枢神经、激活的大脑皮层分区、蛋白基因等作用层次由外至内的研究
目的: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的退行性疾病。自1981年发现以来艾滋病(AIDS)在全球大范围传播。近些年来,人们对HIV作用机制有了清楚的了解,发现HIV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是HIV基因在复制过程中的3个关键酶,蛋白酶抑制剂能防止病毒母体蛋白分裂成新的HIV感染细胞和病毒复制的功能蛋白,这一发现使艾滋病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抗HIV/AID
目的本实验以IBS模型大鼠为研究媒介,从“脑”和“肠”两方面入手,探讨电针“天枢”和“内关”穴对IBS模型大鼠结肠动力改变的效应差异及相关机制。探讨不同经脉和穴性的穴位是否存在效应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穴位效应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wistar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内关组。其中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内关组采用母婴分离与醋酸灌肠再结合结直肠扩张的方法制备I
目的对以传统单侧康复训练为对照,探讨双侧上肢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及优势。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制作随机信封,病例主要来源于北京市康复医院中医诊疗康复科病房,严格按照随机信封抽取顺序入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首先与其本人或家属沟通,交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报告,均符合条件的患者方可入组。入组当天完成观察指标评价,并填写病例报告表(Ca
研究目的:男性性欲低下,也称为男性性欲减退,是现今社会常见的男科疾病之一,是性功能障碍的一种,在所有性功能障碍疾病范围中,被提出的时间较晚,对该病的研究较少,认识亦不足。病人自身对该病的关注不足,少有及时就医;有些患者虽有就诊意愿,但出于隐秘性的考虑,选择了一些不够正规的医院,耽误了治疗时间,拉低了预后。男性性欲低下虽不威胁生命,但其逐步损害患者性生活的和谐,进而严重影响夫妻双方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背景:COPD的发病和进展与多种发病机制有关,涉及炎症反应、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抗氧化失衡、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炎症反应是COP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是引起气道损伤、肺组织破坏的主要因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COPD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本课题组根据COPD的中医理论认识,结合历代医家的临床用药经验及现代医学研究,以前期微型癥瘕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提出了“毒损肺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