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不断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显著增多,近几年的书法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伴随这一现象,越来越多的书法文本被翻译成了多种外语,以英语文本居多。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开始投入到中国书法文本的英译研究中。本篇文章主要讨论中国书法技法术语的英译。中国书法技法包含很多方面,如笔墨纸砚的选择,握笔的姿势,运笔方法,结字安排,章法布局等。笔法主要指书家的运笔方式,以及形成的线条特征。结体主要指字体的结构形态,即每个线条如何形成独立的字体。章法指一件作品中文字的整体布局。书家在创作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时,会时刻谨记这些规则特征。鉴于这些技法的重要性,本文主要讨论有关笔法,结体,章法技法术语的翻译,以期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感受中国书法的美。本文用到的理论是中西美学理论,将主要参照张法主编的《中国美学史》,朱光潜主编的《西方美学史》,以及傅仲选主编的《实用翻译美学》等。本文将会介绍中西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它是如何应用到中国书法技法术语的英译研究中的。在论文的分析研究中,将主要从技法术语中的一字词,二字词,三字词,四字词等四个不同层面论述美学的应用,另外还将涉及美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移情,排比等,以及它们是如何应用到书法技法术语翻译中的。作为一个以汪有芬编译的《中国书法艺术》(其中文版由欧阳中石主编)一书的英译本为个案的研究,作者发现,美学理论能够有效地用于中国书法技法术语的翻译研究中,并且它将会在未来书法文本的翻译研究中充当重要作用。另外,文章还证明了,以美学理论为指导,译者能够在保留中国技法术语美的前提下,把中国书法技法术语等效地翻译成英文术语,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书法的美。从美学理论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角度来说,中国书法技法术语的翻译可归为四类。第一,目标语中存在对等的词汇,并且译文可以保留原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可以采用直译法,如“肥笔”;第二,原文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不能在目标语中同时保留,为了传递中国书法美,要追求内容美而舍弃形式美,如“掌虚指实”。第三,对某些一字格,由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其对等词汇,此时可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如“啄”和“磔”等。第四,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比喻形象,译语中有对等形象,但译语意义表达不够充分,要采用增补法,如“屋漏痕”和“折钗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