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经过艰苦谈判国际社会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同时,国际碳期货交易应运而生。从目前国际碳期货发展现状来看,欧盟在这一领域拥有不可动摇的主导权,欧洲气候交易所碳期货交易十分活跃,且市场价格逐步趋于稳定;但碳期货作为一种新型的衍生产品,其价格运动轨迹尚不能被准确刻画,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将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甚至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学术界关于碳期货交易风险的理论探讨比较丰富,但对于国际碳期货交易风险的实证研究尚不太多见。故本文试图以欧盟为例,基于实际交易数据,运用VaR方法实证分析国际碳期货交易在险价值,并提出相关启示与政策建议。文章共分六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国际碳交易的可行性,并讨论国际气候制度安排与碳期货交易生成机理。第三章结合国际碳期货交易现状,重点探讨欧盟碳交易发展趋势。第四章引入在险价值模型,基于其基本假设与核心思想分析其在国际碳期货交易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并结合GARCH理论,探讨量化分析国际碳期货交易风险的可行方法。第五章根据欧洲气候交易所实际交易数据并采用经典的VaR方法测度碳期货交易风险。由于选取的观测样本量较大且设定的持有期较短,本文假定VaR模型中收益率序列呈正态分布,因此可以采用参数法下的GARCH模型对其进行计算。实证结果显示:首先,交易数据扰动方差存在较强的异方差性,并且其残差序列存在明显的“尖峰厚尾”现象,而采用广义误差分布下的GARCH模型对波动率进行建模能够有效的克服这一问题;其次,VaR模型虽受置信水平的影响,但大体上是有效的。尤其是在90%及95%的置信水平下,基于GARCH-GED模型估计出序列波动率并由此得出的VaR值能够通过反馈检验,具有较好的统计特性;再次,EUADEC-14合约VaR估计结果显著高于其他合约,因此其风险暴露程度相对较大。综合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第六章得出如下启示:第一,欧盟碳期货交易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借鉴欧盟经验,建立国内碳交易机制可以帮助中国在未来履行减排义务,为经济增长与碳减排提供双重动力。第二,对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参与者来说,碳排放权交易所隐含的风险必须审慎把控,特别是在该市场体系中催生出的新型交易品种,如碳期货等,虽然与初始的碳排放权交易密切相关,但其自身的价格运动轨迹有着难以捕捉的一面。第三,看似种类繁多的风险也并非无迹可循,借助现代风险管理工具或许可以对此种风险进行量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