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在短短三十年间生育水平发生巨大变化,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我国人口转变的重要因素,但是也不能忽略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人口转变的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着低生育率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这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到2013年底才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但是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生育率的上升。研究影响我国生育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探究计划生育政策和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生育率水平的具体作用,由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生育率变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具体分析我国的生育率变动现状和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使用了全国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在全国和省际两个方面来研究影响生育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对于全国数据,选择总和生育率作为因变量,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总抚养比、城镇化水平等作为自变量,通过VECM模型来估计各解释变量对总和生育率的影响。对于省际数据,选择2006-2013年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选择人口出生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则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养老保障水平、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抚养比、平均每人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等变量,建立回归模型,通过计量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在短期会促进生育率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和房价的提高等原因会使生育率下降,因此我国可以这些角度出发来促使生育率提高,比如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保持较高的高发展速度;提高再分配的比重,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调控物价保障民生,控制房价过快上升,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等。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必然带来生育率的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经验。因此寄希望于提高生育率,减缓人口红利的消失来保证经济发展是不明智的,成效并不会显著。调转思路,思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人力资本的提高是更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