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腹泻(Functional Diarrhea,FD)属于功能性肠病(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FBDs)的一种,而功能性肠病是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表现在中段、下段消化道的肠道紊乱疾病。功能性腹泻是持续地或反复地出现排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不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的综合征,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标准。此病发病率较高,没有器质性病变,但产生的长期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也缺少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因此研究功能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干预治疗功能性腹泻有着良好的疗效,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已成功建立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现代研究呈现出从整体水平至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不断深入的发展趋势,故本研究在前期整体基础研究之上探索中药干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离体细胞水平的现代机理以及可能的疗效机制。理论研究研究一中医学对功能性腹泻的认识本研究通过从中医学的病名、病因、病机等方面对功能性腹泻进行更深入地认识,将功能性腹泻归于中医脾胃系病证"泄泻"一病,其病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久病脏腑虚弱等,基本病机变化为脾病与湿盛,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主病之因为湿。功能性腹泻病程较长,久泄以脾虚为主,治法当以宜健脾。故将功能性腹泻脾虚证作为研究重点,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的脾虚四号方进行治疗研究。研究二功能性腹泻与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试图从诊断标准、临床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来探讨功能性腹泻与脾虚证的相关性。功能性腹泻临床症状及较长病程与以大便溏泄为主的病程缠绵的脾虚证很是相似,脾虚证与功能性腹泻存在一致性。脾主运化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脾虚运化失司是导致脾虚证的主要原因。而脾虚失化会降低分解吸收精微物质的能力以及化湿能力,从而导致大便稀薄等功能性腹泻的症状,经过分析脾虚湿盛为功能性腹泻的核心病因病机,故本病当从脾论治,运用健脾化湿法。实验研究研究一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目的成功复制并评价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高乳糖饲料喂养加水环境小平台站立复合因素造模方法,观察大鼠一般状态、体重、摄食量、进水量,并测得腹泻指数,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D-木糖、乳酸含量作为判定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价参考指标。结果模型组的大鼠出现淡黄色稀样便或水样便,毛发疏松不泽、神疲乏力、倦卧懒动、嗜睡、眯眼拱背、耳色淡暗等脾虚症状;较空白对照组,腹泻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体重增长缓慢;摄食量较少;进水量较多;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D-木糖含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乳酸含量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已成功复制并评价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研究二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的制备与原代培养目的成功提取并培养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离体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方法运用酶解法提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离体原代结肠玉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生长较稳定,状态尚可,可用于后期实验检测。结论已成功提取并培养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离体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研究三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离体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讨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离体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通法制备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离体原代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离体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后,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Real time PCR检测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离体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后,对其细胞上清中以及细胞中脑肠肽(CCK、VIP、SS、Ghrelin、SP、CGRP)的含量以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在结肠平滑肌细胞中,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OD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脾虚四号方低、中、高剂量组以及蒙脱石散西药组较模型组OD值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在下丘脑神经细胞中,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OD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脾虚四号方高剂量组较模型组OD值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其余含药血清组有升高趋势。ELISA结果显示:在结肠平滑肌细胞上清中,模型组CCK、VIP、SS、Ghrelin、SP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CGRP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组较模型组其含量非常显著性升高或显著性升高(P<0.01,P<0.05);在下丘脑神经细胞上清中,模型组VIP、Ghrelin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CCK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模型组SS、SP、CGRP的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组较模型组CCK、VIP、Ghrelin的含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SS、SP、CGRP的含量非常显著性降低或显著性降低(P<0.01,P<0.05)。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在结肠平滑肌细胞中,模型组CCK、VIP、Ghrelin、SP、CGRP的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SS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组较模型组CCK、VIP、Ghrelin、SP、CGRP的mRNA表达非常显著性升高或显著性升高(P<0.01,P<0.05)SS有表达升高趋势;在下丘脑神经细胞中,模型组CCK、VIP的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Ghrelin有降低趋势,模型组SS、CGRP的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非常显著性升高或显著性升高(P<0.01,P<0.05)SP有升高趋势,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组较模型组CCK的mRNA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VIP、Ghrelin有升高趋势,SS、CGRP的mRNA表达非常显著性降低或显著性降低(P<0.01,P<0.05)SP有降低趋势。结论模型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增殖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显著性降低,而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能促进模型细胞增殖活性。模型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脑肠肽的含量及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出现异常,而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能调节影响其异常的含量及mRNA表达。小结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中医学将功能性腹泻归于脾胃系病证"泄泻"一病,其主要病因病机为脾病与湿盛。功能性腹泻与脾脏密切相关,脾脏病变病证以虚证为主,着重于运化的失常。功能性腹泻与以大便溏泄为主的脾虚证具有一致性,脾虚湿盛为功能性腹泻的核心病因病机。通过成功复制并评价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起较稳定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体外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通过检测得知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能有效促进模型细胞增殖活性,提示其对模型离体原代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有一定治疗保护作用。脾虚四号方含药血清能影响模型原代细胞脑肠肽含量及mRNA表达,其可能通过升高或降低结肠平滑肌细胞以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的脑肠肽含量及mRNA表达来改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症状,调节脑肠肽可能是脾虚四号方疗效机制的作用靶点。脑肠肽紊乱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密切相关,脑肠肽失衡可能是脾虚失化脾虚证的现代机理。进行细胞水平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还丰富了脾虚四号方中药干预治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