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指标和转移相关蛋白在阴茎鳞状细胞癌中的预测价值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阴茎鳞状细胞癌易于出现区域淋巴结的播散,并且根治性手术能够治愈有微小转移的患者。但是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及手术治疗后的长期效果仍难以预测。为了将阴茎鳞癌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我们评价了组织学指标和转移相关蛋白在阴茎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治疗结局中的预测价值。共有50例阴茎鳞癌患者接受了阴茎肿瘤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术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原发灶的病理分期和分级作为组织学指标。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检测转移相关蛋白E-cadherin和MMP-9在原发灶中的表达水平。 术后病理证实48%(24/50)的阴茎鳞癌患者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总体患者的肿瘤特异性5年生存率是56.2%。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学指标没有相关性。肿瘤原发灶的分期(p=0.000)、分级(p=0.005)和E-cadhefin、MMP-9的表达水平(p=0.001,p=0.048)与存在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其中分期和E-cadherin、MMP-9的表达水平是淋巴结有无累及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32.624(p=0.010)、0.017(p=0.005)和20.775(p=0.015)。对肿瘤特异性生存的分析发现,肿瘤原发灶的分期、分级和淋巴结状态是生存预后的强烈预测指标(均为p=O.000)。经过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是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预测指标,RR值为30.220(p=O.006)。 E-cadherin及MMP-9的表达水平是阴茎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相关因素。淋巴结分期有助于判别是中国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长期预后。
其他文献
初中教学课程和小学相比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不断增强,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尤其数学学科,是中考课程中学生拉开成绩差距的重要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方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让其产生学习期待和参与需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物理规律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又是无处不在的.在高中物理新授课中,使用取材于生活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是老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本文将结合教学实
目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积聚是导致肾小球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ECM积聚的主要原因为其增生和/或降解系统的细胞因子表达失调。细胞因子表达、分布和/或生
水疱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能选择性地侵入大多数肿瘤细胞,并迅速复制、杀伤这些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人鼻咽癌HNE-1细胞株,分别给予浓度梯度的VSV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