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内外均有研究探讨在阅读过程中对附带词学习造成影响的因素。在词汇习得的理论中,Laufer和Hulstijn的任务投入量假设以其易于操作衡量的特点而受到关注。这一理论认为任何任务都能够诱发一定的投入量,投入量越多,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本文以任务投入量假设为基础,比较不同投入量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本文根据任务投入量假设,比较了四种不同的阅读任务(阅读并回答问题,阅读并完成填空,阅读并猜测目标词的意义,阅读并用目标词造句)。本文要回答的研究问题是:1.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是否会导致不同的附带词汇习得效果?2.投入量高的任务是否会比投入量低的任务产生更好的附带词汇习得效果?3.同样投入量的输入任务和输出任务是否会产生同样的附带词汇习得效果?作者调查了华中科技大学大学二年级的四个班的学生。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并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完成实验。在完成练习后,受事者在没有事先被通知的情况下接受了即时词汇测试,被要求写出目标词汇的中文或英文意思。一周后又接受了延时词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阅读并完成填空和阅读并猜测目标词意义两组在即时和延时测试中都没有显著差异,其它各组间比较均呈现显著差异,投入量高的任务会比投入量低的任务产生更好的词汇习得效果。同等投入量的输出任务比输入任务更有利于词汇的习得。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教学启示。因为投入量高的任务带来的词汇习得效果要好于投入量低的任务,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同时也可以告诉学生不同任务的效果,这样学生可以注意到不同任务的效果。另外,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其语言水平许可的情况下使用输出性质的任务,而学生也可以在对话和写作中多使用新单词以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