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新型联吡啶钌染料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hch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因其无污染、低成本、高光电转化效率以及稳定性好等特点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电池之一。染料敏化剂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光电转化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新型染料敏化剂的研究是该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以联吡啶为原料,经过氧化、硝化、还原以及酰化合成了4,4’-二苯甲酰氨基-2,2’-联吡啶(配体A)和4,4’-二乙酰氨基-2,2’-联吡啶(配体B),收率分别为59.5%和80.4%。用红外吸收光谱、氢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等进行了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得到了各步产物的优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因其优秀的电化学储能特性而受到追捧。在电容器组分中,电极材料是它的“心脏”,起主导作用。常见的电极材料为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对比发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电极材料依靠法拉第反应产生的电容量远高于碳基材料依靠吸脱附产生的电容量,且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优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因氢氧化镍电极材料和氢氧化钴电极材料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而受到广泛关注,将二者进行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其高能量密度,简单的设计与操作和便捷的燃料储运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未来能源之一。其中质子交换膜作为燃料电池中关键部件之一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论文选取阻醇性能良好、价格低廉的高分子膜材料(壳聚糖、磺化聚醚醚酮)和亚微米级的球形二氧化钛无机填充材料,通过有机-无机杂化途径制备高性能质子交换膜。为提高质子传导率和有机-无机界面相容性,利用磷羟基、茶酚基团和钛
论文围绕钒电池电极材料制备和改性进行研究。对碳纳米管-石墨(MWNT-GP)复合电极进行研究;采用高温石墨化方法处理碳毡,并探讨了催化石墨化活化碳毡电极的机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采用扫描电镜、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碳纳米管-石墨复合电极的表面形貌和作为钒电池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含量为15wt.%的MWNT-GP复合电极用作钒电池正极的电化学活性最佳,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