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史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当今日本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出发,致力于探讨以今日之东亚、东南亚为范围的中华文明圈的相对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发展规律。 在绪论部分,作者回顾了亚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史观以及学术界(尤其日本学术界)的反思,指陈立足于亚洲自身历史来论证其发展历程的必要性,以及从日本学界的相关研究出发探讨中华文明圈的内发性发展的原因;作者对何为“中华文明圈”以及“内发性发展”进行了阐释,指出日本学者的“亚洲”整体性研究中的“亚洲”多指中华文明圈,而本文之“内发性发展”则是指在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华文明圈业已存在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因素,以及这种因素在近代的作用和地位,这种因素虽然不可能将中华文明圈社会导向英国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但它却是促其走向现代社会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因素,仅仅是依靠“西方的冲击”,中华文明圈不可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些因素包括中华文明圈传统的生产方式、贸易方式和贸易体系、人力、物力、技术交流、中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等因素。 第一章中,作者回顾了日本人亚洲观的演变历程。指出日本人亚洲观的演变可以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世、近代以来几个阶段,而当今日本学术界对中华文明圈研究的关注就是日本人亚洲观发展的延续。 在第二章,作者对日本学者中村哲、宫岛博史的东亚小农社会理论进行评论,指出中华文明圈的精耕细作型农业是一种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模式,它立足于东方独特的气候和历史文化,有其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必须立足于传统,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得农业走上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而中华文明圈农业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对其近代工业化的影响也是该地区近代化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其耕织结合、多种经营、兼业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农民对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在第三章,作者对滨下武志的朝贡贸易体系理论进行评论,指出中华文明圈的贸易渠道在该地区各国开港之前就是畅通的,并且形成了跨国境的、自成体系的贸易网络,将中华文明圈在经济上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其在近代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对于滨下强调的朝贡贸易体系对近代亚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观点,笔者指出其对西方的沖击有所忽视,但其强调华人华侨在近代中华文明圈贸易中的作用,以及从长时段理论和整体史的角度考量中华文明圈的近代发展则是恰当的。 在第四章,作者从中华文明圈的人员流动的角度来审视中华文明圈的内在发展,指出华人华侨在该地区的活动,将整个区域的经济有效地联系起来。华人华侨在中华文明圈的活动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形成华商贸易网络,而以近代(尤
其他文献
从乳癖与瘀血关系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乳癖的机理。认为血行障碍、瘀血阻络是乳癖的基本病机 ,治疗上当以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舒肝解郁、调摄冲任、消痰散结治法 ,分期论治
自现代培训形成以来,效果评估一直是培训中的难点问题。随着培训理论及其实践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各组织对培训的投入也呈现出与日俱增的趋势。巨大的投入带来的压力
采用问卷整群抽样调查法对920名在校高职、中专护生对死亡的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大部分护生对死亡现象认识态度比较正确,高职护生的认识态度比中专护生积极(P<0.05);90.6%的
近年来大学城的建设与发展如火如荼,每个高校的周边都会形成或大或小的商业圈,而新建的高校因周边基础设施不完善,形成由摊贩们组成的商业街或夜市。这些摊贩往往成为城管们
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具有无毒、透光、抗冲击强度好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介绍了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的合成原理、研究进展以及应用等,分析了不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嵌段对应不同的微
我国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先后经历了从早期之“行政管理原则论”到晚近之“行政法治原则论”这样一个逐步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但仍旧存在种种分歧和不足。本文在
现阶段,我国强奸案中尚未形成被害人性品格证据的适用规则。这导致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能否适用以及如何适用该证据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反观美国,在"强奸盾牌条款"出台40年后,
<正>1投稿(1)《法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法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医学学术刊物(双月刊)
针对工程测试中利用振动加速度积分获得位移时出现严重趋势项误差问题,采用低频衰减算法对加速度信号在频率内直接积分,并利用积分精度控制方程保证积分精度。通过与积分算法比
城镇河流是城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类对城镇河流进行了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