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相关检查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8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改良排石总攻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复方石淋通胶囊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总疗程共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等。结果:1.入组68例患者,8例予剔除实验,60例纳入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最大结石直径、中医证后积分及尿红细胞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86.67%,对照组73.33%,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5)。3.治疗后两组结石排出率对比,治疗组80.00%,对照组53.33%,治疗组的排石率高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4.治疗后两组结石排出时间对比,治疗组8.23±2.373,对照组10.07±2.273,治疗组的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6.治疗后两组尿红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尿红细胞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排石总攻疗法能提高总有效率、结石排出率及缩短排石时间;本疗法可以改善输尿管下段结石主要症状及阳性体征,包括腰痛、血尿、尿急、尿痛、排尿异常及恶心呕吐等,其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在改善血尿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中较为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