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过多次的改革,从2005年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呈现不断升值的态势。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地位得到提升,带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汇率决定理论分析的是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它随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发展。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其中最著名的是购买力平价说。而在实际汇率的研究中,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以下简称B-S效应)是最早以购买力平价为基础,从生产率的角度解释实际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一种理论,它研究的是实际汇率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的联系。该效应认为当外国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低于本国时,本币有升值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人民币升值趋势势不可挡,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试图用B-S效应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走势。购买力平价模型仅从价格方面考虑名义汇率的变动,不能全面考虑影响汇率的因素,故宜引入宏观变量GDP分析名义汇率的变动。本文从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部门的划分标准以及两国间生产率的差异出发,结合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GDP是否对实际汇率有影响。而购买力平价中价格由工资和生产率决定,因而本文添加了工资这一因素对B-S效应进行拓展,得到实际汇率与两国工资差异、两国各部门生产率差异之间的多元线性方程。本文把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作为贸易品部门的代表,第三产业整体划分为非贸易品部门。国内外许多文献都认为制造业的贸易程度较高,从而把它划分到贸易品部门;而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划分,很多文献各不相同,本文把第三产业总体归为非贸易品部门,是因为第三产业大部分行业的贸易程度都不高,整体作为非贸易品部门囊括的范围更广。本文选取了中美两国1995-2012年的名义汇率、CPI数据计算实际汇率;利用各部门增加值和从业人数计算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由于假设工资在一国内均等,为简化计算,用国民收入代替工资。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对影响实际汇率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实际汇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后的结果显示,两国GDP的差异对实际汇率没有影响;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差异与实际汇率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工资的差异和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差异与实际汇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符合原B-S效应和拓展的B-S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