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蹦床运动在国外已经发展了近60年,1998年它作为一个新增设的项目进入我国体坛,近20年以来,在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蹦床运动水平有着飞跃进步,早已在2005年就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2008-2012年这两个奥运周期中,各种国际大赛我国蹦床队在一直属于垄断领先地位的状态,令我国蹦床界为之振奋。但在2016这个奥运周期,通过国际规则针对各蹦床强国不停的修改,增加挑战,同时通过密集的国际赛事中相互学习,近年各个国家的蹦床发展水平也快速提升,显然我国的蹦床领先地位已经没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女子蹦床项目,女子蹦床比赛面临的困难高于男子,加拿大选手麦凯伦楠是我国女子的主要对手,她的动作难度大(15.4,甚至更高),完成质量高,并且越是大赛越是能稳定发挥。目前我国女子蹦床,少数能够达到难度、质量、稳定性等都占有优势的运动员,并且研究蹦床项目优秀运动员周期训练的理论或学术研究在中国依然属于空白状态。因此,研究蹦床高水平运动员奥运周期的训练显得更有意义。李丹是我国蹦床的优秀运动员之一,在2016里约奥运周期表现出色,曾一人在世界锦标赛中包揽蹦床女子网上项目的所有冠军,本文在此重点研究李丹在奥运会周期内的训练目标与计划,可以为今后蹦床训练发展提供更好的训练计划参考。本文在结论中体现了李丹里约奥运周期内不同阶段的训练负荷特征;不同阶段比赛成套完成的比例;另外李丹在比赛和训练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国内选拔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因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求百分之百的成功率,使有些运动员无法发挥出最大潜能;建议蹦床项目第二套比赛难度选择应适合自身能力水平与特点;建议蹦床运动员使用更多科学的训练控制手段,并结合体能训练达到更高效训练与预防伤病发生;为更好的适应比赛,建议大赛前根据比赛时间增加比赛时间段的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