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关系法治化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长期和谐稳定的政党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党关系和谐与否,对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至关重要。不同国家对实现政党关系稳定和谐,都有着不同的做法,就我国而言,就是要实现政党关系的法治化。本文从政党关系法治化的内涵与意义入手,论述了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理论基础和现状,最后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实现政党关系法治化的途径。全文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内涵与意义我国学术界的学者们对政党关系法治化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在当前存有很多见解和争论。一般说来,政党关系法治化是指这样一种界定:政党关系法治化是指用各种不同的法治形式来规范政党关系,通过对政党权力的约束来实现保障民主目的的过程。政党关系法治化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政党关系法治化有利于政党关系长期稳定和谐。其次,政党关系法治化是应对敌对势力“西化”中国图谋的手段。再次,政党关系法治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第二部分: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政党关系法治化理论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和政党关系法治化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邓小平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为我国政党关系的和谐稳定及法治化的实现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必须坚持的主题,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原则。胡锦涛同志对多党合作的完善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提出指导方针。第三部分: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现状首先政党关系法治化在理论上存在着误区。其次,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法律依据亟待完善。最后,我国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制等几个方面的发展都或多或少的制约着政党关系法治化的实现。第四部分:我国政党关系法治化的途径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培养公民法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第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开展社会建设第五,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其他文献
假释与社区矫正的对接,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矫正模式的对接,即监禁矫正模式与开放矫正模式的对接。做好假释与社区矫正对接有利于充分发挥假释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功效、社会功效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类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压力的促使下,精神病人的数量和犯罪率急剧攀升。强制医疗作为精神病人治疗的一种手段,开始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我国新《刑事诉讼
著作权一般是指著作权利人或版权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作为知识产权三大支柱之一,在推动我国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日益严重,加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