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重视问题情境创设,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注重三维目标达成,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等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几度被精彩演绎和不断翻版,尤其是单元的起始课更是备受青睐。一节课的教学精彩,品味之后总不免让人产生没有“下集节目预告”的遗憾。单独一课的展示,无法让人看全或无法看到这节课对前面或后面教学内容的关照和触及,“就课论课”、缺乏整体谋划和设计的教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本人确定了“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此研究旨在以系统论为指导,将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单元为知识模块,将单元中的“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考查课和讲评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和教学设计,并从当前单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去解决“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之间割裂、断层的问题,使教学设计服务于教学实践,让课堂教学实施更具针对性、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学效应。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了国内外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研究现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对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研究。重点研究小学数学模块式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首先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为例,进行单元模块式教学设计。接着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局部的调整,增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之间的知识联系。最后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本内容领域的要求与本单元的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比较分析。第五章总结了小学数学单元模块式教学的实践策略,从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整体设计的意识、学情把握、调控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提炼。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