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是由多个频率持续即稳态的声音刺激信号刺激听觉器官,从而在受试者头皮上记录到的一组稳态的大脑生物电反应,这对于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在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学检查中有一定的评估意义。神经反应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是用于记录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蜗内电极诱发听神经产生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的技术,已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中检测和术后开机、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症也在随着人们对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而不断扩大,一些伴有内耳畸形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改善听力。本文通过分析11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的检查结果,探讨术前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及内耳结构情况与术后1月开机时、6月、12月的神经反应遥测的行为反应阈值(T-level)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总病例数111例,年龄在0.9岁-9.1岁。根据术前影像及术中情况将内耳结构分为正常及异常两个组,内耳结构正常为A组,内耳结构异常为B组。A组中根据术前多频稳态诱发反应结果高、中、低频(其中0.5KHZ代表低频、1KHZ及2KHZ代表中频、4KHZ代表高频)有无残余听力,分别分为有残余听力组及无残余听力组,其中中频两个频率均可引出或二者之一可引出为有残余听力,两个频率均不能引出为无残余听力。因考虑B组中患儿几乎没有残余听力,故在A组中无残余听力的患儿中随机抽取与B组相同数量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作为B组的对照组C组。术后1月、6月、12月时分别测定各组的神经反应遥测(NRT)第1、11、22号电极的行为反应阈值(T-level),其中1号电极代表高频段,11号电极代表中频段,22号电极代表低频段。比较:①A组中高、中、低频有残余听力组及无残余听力组阈值的差异性;②C组及B组各频率段之间阈值的差异性。[结果]1.A组中高、中、低频有残余听力组在术后1月、6月时行为反应阈值(T-level)与无残余听力组相比较,部分P<0.05,部分P>0.05,因此无明确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2.A组高、中、低频有残余听力组在术后12月时行为反应阈值(T-level)均低于无残余听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3.C组术后1月、6月、12月时的行为反应阈值(T-leve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表6。[结论]通过本课题研究分析得出:①术前多频稳态诱发反应结果、内耳解剖的正常及异常与术后神经反应遥测的行为反应阈值(T-level)均具有相关性。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在其手术前进行多频稳态诱发反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内耳结构,可帮助医生和家长合理的预估患儿术后的听力效果,为其提供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从而有助于在术后使患儿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言语康复训练。②多频稳态诱发反应能够评估术前残余听力情况,可作为临床医师对术耳选择的参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