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每年全球超3.1亿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住院死亡率在1-4%之间。尽管许多手术都较顺利,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降低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不同医院间术后并发症患者,死亡率差异很大,表明患者术后临床结局能够且有必要进行改善。安全有效的围术期医疗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高风险患者的有效识别和合理的干预治疗在改善术后结局上起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证据显示伴发疾病,如贫血,可增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贫血不仅仅只是一个异常实验室值,其可能还是术后死亡和并发症一个可预防可识别的风险。外科实践中尽管术前贫血很常见,却常被忽视。几个回顾性研究显示:术前贫血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结局,特别是一些高危群体。然而许多研究被单中心限制,纳入的是一些特定群体,如老年患者和未分层急诊人群。到目前为止,广泛外科人群中术前贫血与术后结局关系的研究不多且不全面,特别在国内。更重要的是,急性和慢性贫血的疾病基础不同,却没有数据区分其对外科结局的影响。本队列研究旨在描述术前贫血对术后结局及医疗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利于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此外,ARDS是术后低氧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除了肺保护性通气、液体保守疗法、早期神经肌肉阻滞治疗,尚无其他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疗法常用来降低血小板激活,临床上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常用于心脏疾病、中风、外周动脉血栓。然而,高危手术和其他危重患者中该疗法的多效性药理作用结果却不统一。目前为止,尚无综合性结论概括和总结该疗法在上述人群中的影响。众所周知,每年有大量的手术,每一个发生率再低且可避免的损害,都关系到大量的存亡。因此,我们实施了该队列研究和meta分析,以探讨高危手术患者的有效识别和潜在治疗干预措施。资料与方法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14日~5月13日本院择期手术患者共1948例。术后30天院内并发症和ICU治疗情况的数据术后进行收集。多因素logistic用以理解术前贫血对术后结局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为了实施该meta分析,通过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时间限制从建库到2015年9月1日,纳入7篇队列研究被分析,包含7030例高危手术和其他危重患者和1923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数据提取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样本数、结局、抗血小板疗法定义。结局指标是新发的ARDS或ALI。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tata12.0软件。结果:队列研究显示:本研究共纳入1948例患者,术前贫血在女性和男性中的发生率均很高(分别是26.8%和22.5%)。多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OR 2.338,95%CI 1.303-4.194)和轻度(OR 1.797,95%CI 1.149-2.810)贫血均是术后30天并发症增加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在各种病因贫血中的分布是不同的(急性贫血15.5%,慢性贫血13.9%;P<0.001)。此外,与正常患者相比,术前贫血患者接受更多ICU治疗(P=0.028)。Meta分析显示:在高危手术和其他危重患者中,抗血小板疗法可降低ARDS/ALI的新发(校正数据OR 0.64,95%CI,0.50–0.82,I2=0%,P<0.001;非校正数据OR 0.62,95%CI 0.45–0.84,I2=66.8%,P<0.006))。同时基于漏斗图和Egger检验,没有证据显示有发表偏倚(校正数据,P=0.146;非校正数据,P=0.287)。结论:队列研究表明:术前贫血,即使轻度,与术后不良结局相关。此外,术前贫血可增加医疗资源使用。Meta分析表明:抗血小板疗法降低高危手术和其他危重患者ARDS/ALI的发生。然而,该疗法是否适用于广泛外科人群和危重患者,这一点依旧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