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经过粉饰的盈余信息无法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且降低了会计信息对其使用者的决策价值,损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不虚增资产和利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存在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盈余管理的需要,因此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调节盈余的重要工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内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的实施使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多是基于原会计制度或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出发,分析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专门针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新准则实施后针对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施效果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了解了有关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为起点,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资产减值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其中资产减值的计提与转回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大。论文对资产减值的总体计提和转回情况以及资产减值计提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新准则实施能够缩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能有效抑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同时对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进行了合理的评价,对于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