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大气环境空气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细颗粒物有较强的渗透系数,室内空气质量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人类大部分的时间均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室内PM2.5的健康风险暴露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期间室内PM2.5健康风险暴露情况,本研究在南京市市区大学校园办公室和宿舍两种典型室内环境采集PM2.5样品,并用ICP-OES分析As、Cd、Cr、Cu、Fe、Mn、Ni、Pb和Zn等九种重金属元素浓度。采用富集因子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法分别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利用I/O比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室外PM2.5及其重金属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然后采用相关性矩阵和PMF受体模型分析判断室内PM2.5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最后用Monto Carlo模拟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宿舍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冬夏特征,宿舍PM2.5质量浓度低于室外。冬季采样期间,宿舍PM2.5质量浓度是夏季的2.05倍,PM2.5质量浓度介于32.00~131.00μg/m3之间,平均质量浓度为(83.44±31.00)μg/m3。夏季采样期间,宿舍PM2.5质量浓度介于19.62~96.67μg/m3之间,平均质量浓度为(40.67±17.33)μg/m3,且学生宿舍污染较学生办公室严重。冬季采样期间,宿舍Fe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670.58±256.17)ng/m3,其次为Zn>Pb>Cr>Mn>Cu>As>Ni>Cd。夏季采样期间,Fe同样为宿舍平均质量浓度最高的重金属元素,为(265.54±100.51)ng/m3,其次为Zn>Pb>Mn>Cu>Cr>As>Ni>Cd。冬夏季节,宿舍(室外)Cr元素污染特点有明显差别,且夏季办公室各重金属平均质量浓度较宿舍低。富集因子、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三种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室内Cd为污染程度极强,且室内各重金属的污染强度高于室外;夏季采样期间,和学生办公室相比,宿舍污染更严重。室内外I/O比和一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宿舍PM2.5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部分,但宿舍PM2.5浓度受室外PM2.5浓度影响强烈。冬夏季宿舍九种重金属的室内外渗透系数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夏季室内源对宿舍的贡献率要大于冬季。夏季宿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强度低于冬季,室内源对宿舍重金属浓度均有一定的贡献,导致宿舍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不如室外显著,且办公室内重金属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也强于宿舍。采样期间,室内外的PM2.5的来源均为混合源,其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工业过程、机动车排放、土壤源、扬尘、燃油和燃煤的混合源。机动车源在冬夏季均是室内外PM2.5的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采样期间,宿舍PM2.5重金属对于大学生人群健康的非致癌危害可忽略不计,其中,Mn和Cr暴露风险最大,Ni最小。冬季,宿舍Cr元素对大学生群体健康具有较高的潜在性危害,其平均致癌风险值大于1.00E-06,且宿舍PM2.5重金属的非致癌和致癌的风险均大于夏季。夏季采样期间,宿舍和办公室的致癌以及非致癌风险也均在在安全范围内。然而,室内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均为室外的五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