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识别手性萃取法对布洛芬、2-苯丙酸和氟联苯丙酸对映体进行萃取拆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布洛芬、2-苯丙酸和氟联苯丙酸对映体的萃取拆分研究:考察了有机溶剂的种类、萃取剂(β-环糊精衍生物和酒石酸衍生物)种类及浓度、对映体浓度、pH值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相识别手性萃取具有很强的手性分离能力,水相萃取剂β-环糊精衍生物对其中一种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另外一种对映体的识别能力,而有机相中酒石酸衍生物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在羟丙基-β-环糊精/L-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布洛芬外消旋体的萃取效果最佳,一次萃取分离后,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5.85和4.39,分离因子(α)达1.33。在羟丙基-β-环糊精/L-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2-苯丙酸对映体萃取效果最佳,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1.04和1.75,分离因子(α)达1.69。在三甲基-β-环糊精/L-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氟联苯丙酸对映体萃取效果最佳,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11.35和9.19,分离因子(α)达1.24。同时pH值、温度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的影响。2通过相溶解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β-环糊精衍生物与布洛芬的包合作用,考察了β-环糊精衍生物的种类、环糊精浓度、pH对包合反应的影响,并用差热法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衍生物与布洛芬形成1:1的包合物,其中HP-β-CD的增溶和包结作用最强;布洛芬的溶解度随pH增大及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表观稳定常数和包结常数却随pH的增大而减小。3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系列β-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和甲基-β-环糊精)对2-苯丙酸的包结作用,考察了不同β-环糊精衍生物、2-苯丙酸存在状态对包结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苯丙酸与β-环糊精衍生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三种主体环糊精的包结能力强弱顺序为:羟乙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适合包结分子状态的2-苯丙酸,而不易包结离子状态的2-苯丙酸。4采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p-环糊精衍生物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考察了p-环糊精衍生物种类及其浓度、pH、离子强度及乙醇含量等因素对包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环糊精衍生物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其中HP-β-CD的增强效果最明显,即表明HP-β-CD对氟比洛芬的包结作用最强。1/(F-F0)对1/[CD]所作的双倒数曲线为直线,说明氟比洛芬与环糊精形成1:1的包合物。随离子强度增大,包合作用增强;溶液中乙醇比例和pH越大,HP-β-CD与氟比洛芬包结物的包合作用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