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制备了聚L-赖氨酸(PLL/GCE)、L-甲硫氨酸(PLM/GCE)、L-甲硫氨酸/石墨烯(PLM/GO/GCE)和L-精氨酸/电化学还原石墨烯(PLA-ERGO/GCE)修饰电极,采用交流阻抗技术(EIS)对电极进行表征比较,使用裸电极及自制的修饰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以及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如碘及柠檬黄的电化学行为。通过对电极表面的功能化设计,从而建立了用于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新型化学修饰电极,用于样品中碘和柠檬黄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聚L-赖氨酸(PLL/GCE)、L-甲硫氨酸(PLM/GCE)、L-甲硫氨酸/石墨烯(PLM/GO/GCE)以及L-精氨酸/石墨烯(PLA-ERGO/GCE)修饰电极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表征;2)碘离子分别在裸电极以及PLL/GCE、PLM/GCE、PLM/GO/GCE等修饰电极下电化学行为的探讨;3)柠檬黄在PLA-ERGO/GCE修饰电极下的电化学行为的探讨;4)碘离子在裸电极以及PLL/GCE、PLM/GCE、PLM/GO/GCE等修饰电极下的最佳测定条件的探讨;5)柠檬黄在PLA-ERGO/GCE修饰电极下的测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循环伏安法探究碘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本实验利用电化学方法来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研究碘离子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碘进行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00×10-6~1.00×10-3mol/L,检出限为1.00×10-6mol/L。2、将玻碳电极(GCE)放入到由L-赖氨酸和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溶液配制的聚合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自制聚L-赖氨酸修饰电极(PLL/GCE),该电极对碘离子(I-)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和较快的电子传递速率。为了探讨I-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循环伏安法(LSV)两种方式,发现I-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受扩散控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LSV法测定I-的线性范围为2.5×10-6~1.0×10-3 mol/L,检出限为8.0×10-7 mol/L。对I-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3、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PLM/GCE),探究碘在4、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本实验利用多种电化学方法来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该电极对碘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pH=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碘进行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50×10-6~1.00×10-3mol/L,检出限为8.0×10-7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用于样品中碘的测定,结果满意。5、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甲硫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M/GO/GCE),探究了碘离子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该电极对碘离子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pH4.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碘离子进行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50×10-6~1.00×10-3mol/L,检出限为6.0×10-7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用于样品中碘离子的测定,结果满意。6、制备了聚L-精氨酸/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PLA-ERGO/GCE),并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GCE和PLA-ERGO/GCE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利用CV和DPV技术探究了柠檬黄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在pH=2.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柠檬黄在1.012V处产生一个明显的氧化峰。优化了DPV的测定条件,柠檬黄的线性范围为1.00×10-6~2.50×10-4mol/L,检出限是2.5×10-7mol/L。用于样品中柠檬黄的测定,结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