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功利性的活动,它追求着个体与社会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最大获益。准确地理解学校道德教育的功利性,不但有利于丰富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而且对改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也不无裨益。然而,我们当前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功利性存在着种种的误解,以致于“功利”在道德教育研究中常常处于一个受压抑的地位。因此,本文从功利的视角出发来透视学校道德教育,在借鉴西方功利主义伦理学、中国传统的功利伦理思想以及现有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力图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功利取向”有一个更为清晰、客观的认识。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从多个角度对“功利”一词进行理性的辨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理解“学校道德教育功利取向”的内涵,从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四个角度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功利取向”的特征。
第二部分分别论述道德自身的功利性与学校道德教育功利性的关系,以及教育的功利性与学校道德教育功利性的关系,以证明学校道德教育功利取向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第三部分从“功利”的视角出发,对当前的学校德育学科课程进行审视,通过分析我国近三次的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德育目标部分的文本,理解德育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功利,进而从中小学的德育实践出发,论述了阻碍德育功利实现的因素。
第四部分则从道德教育理念、德育学科课程体系、德育教师角色的定位以及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支持四个角度探讨了功利取向学校道德教育的建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