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补肾安胎饮”和黄体酮、绒促性素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探讨“补肾安胎饮”的作用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方法:将60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补肾安胎饮,同时予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绒促性素2000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和对照组(予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绒促性素2000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动态监测HCG及P水平,并密切观察阴道流血及腹痛情况,同时监测BBT。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孕酮P,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血清雌激素E2,抗心磷脂抗体等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愈显率分别为73.33%和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分别为73.33%和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β―HCG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P明显升高,血清E2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显著提升患者血清β―HCG、P水平,分析补肾安胎饮可能是通过增加绒促性素和孕激素分泌,改善内分泌紊乱,同时调节免疫功能等环节治疗本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