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阜阳市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zqre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同时供应着我国一部分产粮。从这一个层次上来看,阜阳市的土地承载力直接决定了阜阳市对于我国资源供应的基本状况。对周边的生态区域经济、我国能源储量和粮食安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出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阜阳市附近的资源被过度开采,虽然当地的经济发展明显,城市扩张速度也很明显,但是生态行为破坏明显,土地环境资源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阜阳市资源供应和需求不平衡的关系越发明显。基于阜阳市土地资源的现状可知,迫切需要对于该市总体和各个行政区域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以此为根据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本文选定了五个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根据不同地区的生物产粮、生产性土地面积测算了2014-2018年阜阳市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对阜阳市以及周围区域的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影响阜阳市土地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具体如下:(1)2014-2018年阜阳市生态足迹总量从0.6227hm~2升至0.6674hm~2,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说明生产稳定,近年来生态环境被破坏程度较小。(2)2014-2018年阜阳市土地生态承载力从0.322676hm~2升至0.393862hm~2,整体呈上升态势,说明阜阳市的土地生态状况处在虽然有生态压力但在逐渐变好的状态中。(3)2014-2018年相对于阜阳市生态足迹,阜阳市的土地生态承载力一直较低,并且始终处在生态赤字状态,反映出阜阳市仍旧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形势。(4)阜阳市各个指标都表现出生产生活性土地消耗过快,远远大于土地生态原有的承载能力,导致绝大多数土地呈透支状。尤其是在生态赤字方面,生态压力和水平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生态压力指数和土地承载力之间的协调指数都非常不确定。从整体上来看,阜阳市目前所承担的资源压力和承载能力不均衡,即承载能力小于其承担的压力。(5)近几年,阜阳市的土地承载压力呈稳步增长的态势,阜阳市土地生态压力不断加快,建筑用地过于扩大,城市内的生态用地不断减少,被迫改为建筑用地的区域越来越多,二者失衡导致该地区在土地承载力方面的协调系数显著降低。在本文看来有以下的几个主要原因,首先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张,市区内的大量生态用地正在失去他们原本应有的作用,随着生产性土地的增多,其土地承载压力也随之增多,其次,阜阳市的产粮能力成就了其供粮地位,但也正是强大的供粮能力,致使该市土地承载压力暴增。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未封行茶园中的杂草生长与茶树争水、肥、光照和生长空间,严重时可使茶叶品质和产量降低,因此杂草防控成为茶园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除草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杂草,降低劳动力,但是除草剂不合理使用会打破茶园生态系统降解平衡,导致农药残留量增加,会给茶叶带来超标风险,进而影响茶叶的质量安全。随着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持续、广泛关注,如何降低农药残留,加强茶园管理。除草剂减施技术研究在茶叶生产中日益迫切。因此,
他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在危难时刻把生命置之度外;他以队为家、扎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线,始终秉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作风。他就是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和平支队泰安道大队副大队长黄祥鹏,先后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天津市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2021年8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期刊
学位
学位
气候变化会引起温度小幅增加,从而引起小麦生长季的积温变化,最终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而花后早期为籽粒建成期,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目前还很少有报道。本研究调查了小麦花后早期增温对其旗叶光合特性和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黄淮海南片主栽小麦品种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试验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安徽农业大学农萃园进行,通过在小麦花后0~10d搭棚覆盖PO薄膜方式进行人工模拟增温(增温
绩溪县地处皖南山区,属安徽省宣城市,县域面积1126万平方公里,人口18万,下辖11个乡镇,75个村,6个社区。经济以农业为主,2018年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243元/年,处于安徽省中下游水平,是比较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截止2018年底,绩溪县共有中小学校18所,其中乡村中小学校13所(乡村中学3所、乡村小学10所);现有在职教师955人,其中乡村教师453人,乡村教师队伍群体中3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完善,世界范围内的各国公司正逐步加入到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之中,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正逐渐由地方性竞争横向扩张到全球化竞争。2013-2018年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年度数据整理得出: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简称“电子设备制造业”)5年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106家,逐年增长率为3.57%、3.99%、4.30%、5.74%、3.49%,平均增长率达到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