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和播种方式对晋南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山西省小麦主产区最适的播种技术及配套的灌水模式,并明确其生理机制,于2018~2019年在山西农业大学闻喜县试验基地开展大田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灌水次数为主区,设春1水(拔节水)、春2水(拔节水+开花水)、春3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3个水平;以播种方式为副区,设宽幅精播、探墒沟播2个播种方式,研究灌水次数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的土壤耗水、群体构建、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可溶性含量、蔗糖、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与稳定时间)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总耗水量增加,以春3水显著最高,达5.78%-27.65%,灌水量占总耗水比例增加,而降雨量和土壤水分占总耗水比例显著降低;冬小麦前中期耗水模系数增加,而后期降低,中后期耗水量增加,后期的日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春2水显著最高,达11.16%-27.15%。无论灌水几次,宽幅精播冬小麦总耗水量高于探墒沟播,且春2水下差异显著,而各水分来源占总耗水比例无明显变化;前期耗水量、耗水模系数、日耗水量显著高于探墒沟播,而中期阶段耗水模系数、日耗水量则相反。宽幅精播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探墒沟播,且春2水下最高,增幅达7.00%。(2)随灌水次数的增加,拔节期群体分蘖数无明显变化,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分蘖数先升后降,以春2水最高,且与春1水差异显著;花后5~25d籽粒千粒重以春2水和春3水显著高于春1水,而花后30~35 d籽粒千粒重显著增加;花后灌浆速率的峰值后移,且春2水的15~25 d最高;灌浆10 d、20 d的SPAD值先升后降,以春2水最高。无论灌水几次,宽幅精播冬小麦各生长时期群体分蘖数高于探墒沟播,春2水和春3水条件下差异均显著;花后5-20 d籽粒千粒重高于探墒沟播,且10~20 d处理间差异显著,而25~35 d相反,且春2水和春3水下差异显著。(3)随灌水次数增加,冬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变化,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增加,以春3水最高,且孕穗期和开花期春1水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成熟期差异显著;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籽粒氮素占整株比例均先升后降,以春2水最高,且积累量宽幅精播下差异显著,贡献率均达显著水平。无论灌水几次,宽幅精播冬小麦各生育时期植株氮素积累量高于探墒沟播,且越冬至开花期处理间差异显著;花前氮素转运量高于探墒沟播,且春1水下差异显著,而其对籽粒贡献率显著低于探墒沟播,花后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显著高于探墒沟播。(4)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先升后降,达达1.39%-32.30%、3.48%-13.10%、3.89%-46.93%,且以春2水最高,且春1水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而千粒重逐渐增加。无论灌水几次,宽幅精播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高于探墒沟播,达0.57%-10.19%,而千粒重显著低于探墒沟播。可见,春2水使冬小麦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从而提高了产量,且宽幅精播效果更好。(5)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籽粒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增加,以春3水最高,且可溶性糖、蔗糖含量春1水达显著,淀粉含量三处理间差异显著,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蛋白质产量先升后降,干面筋、湿面筋、降落数值呈先升后降,形成时间宽幅精播下降低,稳定时间宽幅精播下先升后降,均以春2水显著最高。无论灌水几次,宽幅精播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显著高于探墒沟播。春2水和春3水条件下宽幅精播的干面筋、湿面筋显著高于探墒沟播,而降落数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低于探墒沟播。综上所述,宽幅精播采用春2水灌溉方式最利于增加冬小麦灌水的耗水占比、降低降雨量和土壤水分的耗水占比来增加总耗水量,利于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积累,促进花后氮素向籽粒转运,增加籽粒氮素积累量,优化了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干湿面筋、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改善了籽粒加工品质。
其他文献
鸡卵清蛋白上游启动子转录因子2(chicken ovalbumin upstream promoter transcription factor 2,COUP-TFⅡ,又名NR2F2),是核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属于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NR2F2作为转录因子在组织中广泛表达,可直接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调控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分化、神经发生、器官形成等过程,在骨骼、肌肉、脂肪形成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了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和部分地区极端干旱发生。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是我国北方耐旱性较强的优良饲用植物,在大气CO2浓度升高及干旱影响下其适应性如何值得我们探讨。利用人工气候室控制条件种植‘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CO2浓度设置400μmol/mol和800μmol/mol两个浓度,在自然干旱胁迫第2、4、6、8、10
淀粉是反刍动物精料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提高淀粉降解率可节约饲料成本及促进蛋白的吸收,微生物降解是提高淀粉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探明淀粉降解菌在饲料中的降解效应,明确添加淀粉降解菌对高湿玉米发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从青贮饲料中分离降解淀粉微生物,分析各菌株对饲料淀粉的降解能力,优化优选菌株的发酵培养条件,测定菌株的相关酶活指标,并将优选的降解淀粉菌株应用于袋贮高湿玉米青贮发酵,测定高湿玉米青贮发酵指标
为了保障童亭矿10煤层在高承压水上的安全开采,本文在收集童亭矿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1011采区为例,分析了采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规律;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对采区的富水性进行了探测;分析计算了采区的充水来源与涌水量大小;采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分析模拟采区地下水流场,分析底板含水层疏降的可行性,并通过突水系数法分析10煤层底板阻水能力,评价底板突
绵羊骨骼肌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肉产量及和肉品质。研究表明,沙棘果渣(SBP)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增强心肺功能等作用。SBP能否作为饲料原料应用于肉羊生产,以及对产肉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SBP对绵羊骨骼肌重量的影响,并探究可能的机制。试验随机选取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公羔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7.8SBP和16SBP),并饲喂含不同比例SBP的日粮(0%,
学位
氮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作物低的氮吸收利用效率是限制产量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作物对缺氮响应的调控机制,对培育氮高效作物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谷子(Setaria italica)具有耐逆性强、适应性广及基因组小的特点。随着谷子基因组的发布,谷子已经成为单子叶作物挖掘植物耐逆基因、研究耐逆性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测定了正常氮和低氮条件下45份谷子核心种质苗期的苗高(SH)、根长(RL)、叶长(LL
为明确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节水、增产、优质效果,研究其最适播量的增产增效机制,探索冬小麦增产、优质、高效生产潜力,于2017-2019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后宫乡上院村开展大田试验,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设常规条播、宽幅条播、立体匀播、探墒沟播4个水平,以播量为副区,设150、225、300 kg·hm-2三个处理。共4×3=12个处理。研究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植株氮素运转及籽粒
可变功能机械系统是指通过更换系统构件或调整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来获得不同功能的一类机械系统,简称可变功能机械。这类产品相较于传统单一功能的机械产品有着结构紧凑、功能多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此类产品亦存在着功能、性能逐渐落后或不能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等问题,例如产品的功能结构(实现各可变功能的相应产品结构)不合理,功能切换时相关构件拆装不方便(产品装配性不好)等。因此,
激光选区熔化(Seletive Laser Manufacturing,SLM)技术因为可以实现复杂结构零件的高精度快速成形在最近十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航天领域逐渐得到应用。限于当前技术现状,SLM成形材料内部目前仍不可避免的存在孔隙等显微缺陷,而且目前尚缺乏孔隙缺陷存在情况下关于SLM成形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本文探讨了SLM成形参数对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致密度的影响,分析了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