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民办高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因过分追求利润而忽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社会形象,拉低了社会声誉,积累了办学风险,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社会责任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企业家们开始将衡量企业发展好坏的标准从传统的关注财务指标转向考察企业是否综合考虑到了所有利益相关者,即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同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是正相关的。由于教育天然的自带公益属性,民办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不仅具有一般企业“逐利”的特性,还肩负着教书育人、创造知识等公益属性的任务,更不能在发展中忽视社会承担,反而要比一般企业更加重视在发展中强调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只有将社会责任融入到高校的发展战略中,才能始终保持民办高校竞争优势,并促进民办高校突破瓶颈和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民办高校如何实施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展开研究,并以福建省D学院作为具体研究案例,对于探讨民办高校如何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介绍了民办高校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以及混合组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论、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理论、卡罗尔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以及克拉克森RDAP模式等理论。其次,在梳理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概况基础上,对D学院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发现D学院当前行为符合防御型社会责任战略,但已难以适应形势日趋严峻的外部环境,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再次,以2014年至2018年间福建省15所本科高校的相关变量为观测值,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对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接着,结合实证分析结论,针对本文研究对象D学院提出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发展战略。最后,在归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高校信息披露制度和高校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民办高校需转变思维方式以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