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工程师,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四所大学通过四年国际合作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方法(CDIO Approach),强调在系统和产品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真实工程教育实践环境中培养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宽广知识基础、多学科背景、综合素质能力和社会意识的工程师。CDIO工程教育方法区别于其它工程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在于提出了体现其教育目标的教学大纲以及系统化的标准,自实施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果。2010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卓越工程师,已有194所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参与,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但现阶段,卓越工程师还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出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还处在摸索阶段,暂未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凭学校自己的摸索,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培养参差不齐的现象。通过借鉴满足产业界需求、具有国际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的CDIO教学大纲,确定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目标为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背景、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国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具有人文素养、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工程师。通过借鉴CDIO标准,分析我国高校要实现这些教育目标还存在工程教育实践环境整体弱化、课程结构设置缺乏灵活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国际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针对我国高校存在的问题,借鉴CDIO工程教育方法,对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树立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建立生命周期工程教育实践环境、构建“设计——实现”为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主张主动学习与综合学习、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以及扩大工程教育对外开放的建议,旨在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满足我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