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中医体质学理论为指导,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部分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中医体质及经前痤疮相关情况的调查,初步探讨经前痤疮者的体质分布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寻求女大学生经前痤疮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期望为临床对经前痤疮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或纠正偏颇体质,避免各种致病因素,及对经前痤疮的预防及个体化诊疗提供思路与依据。方法: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经前痤疮调查表及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发放调查表共1500份,收回1483份有效量表1475份,抽取其中经前痤疮者200人,将其作为病例组。在正常人群中,用随机数表法按1:1随机选取200人作为正常组,进行对照。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经前痤疮的易感体质及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1.200例病例组中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湿热质(22.57%)>气虚质(14.93%)>痰湿质(13.54%)>阴虚质(12.15%)>气郁质(11.11%)>阳虚质(8.00%)>血瘀质(7.29%)>平和质(5.90%)>特禀质(4.51%)。2.病例组的体质类型以湿热质为主(占22.57%),正常组的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占24.28%);病例组的偏颇体质(94.10%)明显高于正常组(75.72%);其中两组间在湿热质、平和质的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体质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与正常组在初潮年龄、情志情况、饮食习惯、自觉压力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4.病例组与正常组在喂养方式、母亲经前痤疮情况、运动习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及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5.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月经经量、经质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月经经色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身高、体重、出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湿热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为在校女大学生经前痤疮的易感体质。2.人工或混合喂养、情志失调、饮食失宜、缺乏运动、初潮年龄≤12岁或>16岁、遗传因素、压力较大和较差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及质量均易导致在校女大学生经前痤疮的发生。3.在校女大学生经前痤疮多伴有月经的量、色、质的异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