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游憩地空间格局及合理利用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unwenjun1984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憩空间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选择休闲、旅游(或其他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情趣已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游憩空间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感受文明、融于自然、理解文化、陶冶性情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生态环境。本文在旅游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研究并构建了成都市的游憩景观空间结构,全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研究区的概况,本文以成都市(三环路内)———我国著名的休闲城市,西部地区最发达城市为研究区域。对成都市区的自然景观基质、人文景观基质、经济基质等进行分析描述。在侧重旅游地理学观点上,分析了游憩地斑块的客源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第二部分:成都市市民日常游憩活动行为分析。对问卷调查进行详细分析,主要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游憩者节假日休闲方式分析、游憩者出游方式分析、游憩者休闲目的与态度分析并总结出普通公众的一般休闲行为特征及不同类型休闲者各自的行为差异规律。第三部分:成都市游憩地景观生态学分析。根据城市景观分类依据,将成都市游憩地景观分为城市公园斑块、历史遗址地斑块、文化科普地斑块、现代城市休闲小区斑块、“农家乐”斑块。从景观生态学理论出发,选取了破碎度、优势度等10个景观指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相应的GIS系列工具对指数进行计算、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第四部分:基于适宜性评价的景观生态规划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结合起来。既将游憩者行为特征和景观生态理论下游憩地斑块分布状态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将定性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对游憩地斑块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
其他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而在我国建设起步晚,发展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已进入了高潮阶段。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大连、长
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居民环境感知差异分析模式,并应用该模式对三个典型村落进行了分析。 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数以百计的历史文化村
城市的发展同新月异,公交线路也日渐增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建小区大量出现,给人们选择出行乘车线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旅游城
梁子湖是湖北省的第二大湖泊,其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高,是我国许多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要保存地,被专家称为“化石型湖泊”和“物种基因库”。一直以来,梁子湖生态环境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土高原的主体部分,也是具有特殊景观格局的生态-经济敏感区。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经济发展落后,保护环境、发展生产始终是其面临的首要任务。小流域既是区域
在信息化、市场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可以看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