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和现代诗中爱情隐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idz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通常被用来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认知机制。根据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人们认知机制的一种基本方式——一种跨领域的映射。这种映射是系统性的,概括性的和不确定性的。本文主要就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爱情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笔者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爱情隐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他们从认知机制角度分析是如何相同或不同的?3、为什么在古诗和现代诗中会有这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将通过爱情隐喻的研究,对诗歌隐喻进行分析。所选择的不同类型的诗作均包含爱情隐喻,表达出不同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分析,本文将试图阐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隐喻受到文化认知模型,经验感受和经济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本文分为5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研究背景,论文视角的独创性和全文的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隐喻研究的发展、定义以及分类,并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认知视角下的爱情隐喻研究。第三章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明确本文中出现的诗歌选择方法,分析方法和展示方法。第四章从认知机制的角度,包括意向图示和概念隐喻等,对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出现的爱情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并且从文化认知模型,经验经历和经济发展方式等角度讨论出现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第五章总结论文研究结果和论文的局限性,以及为未来的研究者提出的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住宅关系国计民生,是人类生存繁衍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国际热钱投机性涌动以及房地产投资者资产保值需
作为刘少奇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1939年诞生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部
报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差距日益突出。在大力提倡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因常住人口的膨胀和经济的快速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和自然就是一个“天人相应”的有机整体。在探讨和认识人体生命的奥秘时,必须把人的生命机体和生命活动置于整个宇宙的运动之中,
仿真作为与理论推导和科学实验并列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其涉及领域有诸多优点,如良好的可控性、无破坏性、成本较低、受条件制约小等,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生产测试
体域网是一种新兴的微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由于其应用领域广、实用性强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体域网技术不但可以以多种方式用于娱乐领域,而且其发展也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强震频繁发生,如LomaPrieta地震(1989年美国)、Landers地震(1992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4年美国)、阪神地震(1995年日本)、集集地震(1999年中国台湾)、贾
通过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与分析,与某灌区多年平均的首尾法数据基本接近。在数据统计分析上经过严谨科学的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客观、真实、有代表性,结果合理。
超滤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现已广泛应用于乳品工业中,特别是乳蛋白浓缩物(MPC)的制备。超滤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膜污染,这一现象会使得阻力增加,导致渗透通量衰减,从
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壁画绘制于元代,由于其保存完好,内容多样,布局得当,主次鲜明,色彩艳丽,构图巧妙而广为人知。是我国民俗民风,民间神话故事的重要体现,为我国研究元代社会生活,戏剧,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