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清代乾嘉之际,宋明以来的思辨哲学日渐衰微,考据学盛行为一代学术风气,学者士人纷纷投入到对经书、经典的客观考证工作中;章学诚基于自己的“神解精识”、“别识心裁”另辟新径,主张以“文史校雠”之学对抗“经学训诂”之学;学术界对章学诚学论的研究,也多就这一方面分析其学术主张的具体观点。然而,综观其学术思想,章学诚是针对学术活动的总方向、入学门径、具体过程以及最终结果,从治学求知的整个过程上对“学”进行论述的;但对于这一点,学术界尚未有充足的关注。所以,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展开如下:第一章,论述章学诚关于学术总方向的主张——校雠文史之“学”。章学诚通过对古今学术的梳理和文史关系的辨析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学术类型,即综合了经、史、子、集一切学术在内的校雠文史之“学”,试图以此来克服现有学术的缺陷,恢复学术完整充足的理想状态。第二章,论述章学诚关于入学途径的主张——天性至情之“学”。章学诚在确定了学术的总方向之后,紧接着又对进入这一新学术的途径进行了论述,指出从事校雠文史之学并非盲目综合经、史、子、集,而是首先明确学有性情,学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入学途径和学术方法。第三章,论述章学诚关于治学过程的主张——博详返约之“学”。章学诚认为,恰当的途径与方法只是成就学问的“美质”,真正成就学问还必须施以功力;而在施以功力的时候就不得不处理博与约的关系,只有在“博以聚之”的基础上“约以收之”,才能真正实现综合一切学术的校雠文史之“学”。第四章,总结章学诚论学的目的。章学诚按照以上逻辑对“学”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究其目的则是要阐明其“学以致其道”的主张,他强调一切学术都必须以“道”为最终目标和归宿,而道器合一,学于道就是“学于形下之器,达于形上之道”:道器合一之故肇端于周、孔之分,所以其“学”又最终落脚到学习周、孔之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