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地区夏季气候极为闷热,属于全国著名的“三大火炉”之一,建筑遮阳作为一种降低室内温度的有效措施对于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建筑遮阳对于减少夏季室内空调能耗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与国家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思路相一致。这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作者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本论文的撰写。文章中,作者分析了重庆地区地理气候特征,研究了国内外建筑遮阳设计的先进成果,并对重庆地区建筑遮阳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提炼、借鉴传统遮阳模式和现代遮阳技术的方法,对建筑遮阳与采光通风的矛盾进行了辨证思考,并就如何改善重庆地区建筑遮阳设计的问题,在“辨证施治”的遮阳策略上,材料与构造上,技术与艺术上做出了初步探讨。在建筑遮阳与采光通风的矛盾处理上,文章提出了反光板与遮阳板相结合的办法;在“辨证施治”的遮阳策略上,作者针对重庆地区建筑的不同部位,提出了“以遮为主,兼顾……”,“以透为主,兼顾……”,“既遮又透,兼顾……”等设计策略;在材料与构造上,阐述了玻璃、百叶、植物、织物、遮阳板等各种材料的特点和构造作法,并就适应重庆气候的遮阳构造设计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在技术与艺术方面,通过对国外“高技术”与“低技术”建筑遮阳的分析,提出了重庆应以“低技术”为主,“高技术”为辅的遮阳设计模式,艺术造型方面,以国外优秀的建筑遮阳设计为例,分析了遮阳设计这个局部与建筑整体造型的辨证关系。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绪论。对论文研究的背景、对象、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进展、研究框架做概括性介绍。第二部分(第2章),重庆地区建筑遮阳的沿革与现状分析。首先介绍了与建筑遮阳有关的气候因素,接着通过对重庆传统民居建筑遮阳和当代建筑遮阳演化过程的分析,阐述了重庆地区建筑遮阳的沿革。最后,归纳了重庆地区建筑遮阳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第3章),改善重庆地区建筑遮阳设计的思考。作者辨证思考了重庆地区遮阳隔热与采光通风的矛盾,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改善建筑遮阳设计的途径,在具体实施方面提出了改善建筑遮阳的设计原则。第四部分(第4、5、6章),分类论述了改善重庆地区建筑遮阳的各项设计原则。在前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首先从建筑各部位遮阳策略入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