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ht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7年举行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时任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Paul McCulley)提出“影子银行”这一新的概念。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作为始作俑者的影子银行开始受到国际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开始在各种媒体报道和学术期刊中频繁出现。由于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业务交叉融合、分界模糊,再加上各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所处的阶段不同,导致影子银行在表现形式、工具类型和功能作用上存在差异,因此关于影子银行的定义仍众说纷纭。此次危机过后,各国尤其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对此次危机的爆发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积极、全面地推进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如何全面加强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无疑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思考的重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较晚,尚不成熟,金融创新程度低,还没有形成那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外的影子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别。但中国影子银行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2011年年底会议上,银监会高层提出影子银行风险与平台贷款、房地产信贷风险并列为20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三大风险。对于中国而言,影子银行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加强和完善影子银行的监管已成为监管当局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全文共分为五章:第1章为导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有关影子银行的研究成果,同时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最后简要地介绍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第2章为影子银行的概述。首先结合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尝试概括国内外影子银行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最后概述国内外影子银行的特征。第3章主要分析影子银行的国际监管实践。2007年,美国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并最终演变成为重创全球金融体系的金融危机。危机过后,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其中,作为在这次危机中受创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决心对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重大的改革,并成为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先行者。美国在2010年7月正式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该法案从根本上重塑了美国的金融监管框架,标志着美国金融体系“去监管化”的结束。因此,该法案被称为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改革力度最大且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第4章主要介绍影子银行国际监管实践对中国的启示。首先介绍了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尤其是危机过后监管当局采取的有关影子银行监管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影子银行监管国际实践的经验,同时结合中国的监管现状提出了针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措施。第5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可靠的缺碘性甲状腺肿动物模型。方法:给予4周龄Wistar大鼠低碘饲料和去离子水喂养3个月,全面观察甲状腺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尿碘中位数、甲状腺组织碘和激素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内容实践性强,课程的改革必须精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实践校企联合教学的新模式,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并重
产学研合作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和研究,但在合作的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许多企业急需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的
目的 观察磁共振(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于肝性脑病(HE)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例HE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同期7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CFD控股公司作为CFD区的投融资平台公司,自2009年成立至今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其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但经营成果远远达不到预期。随时间的推移,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面对全球化经济危
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液压缸密封件泄漏试验测试系统,方便有效地实现了对密封件泄漏的测试并利用电子天平称重法对泄漏进行检测,同时通过RS232与计算机通讯实现上位机对泄漏
针对频谱硬件设计原理及方案,分析了影响频谱分析仪测试精度的因素:分辨率带宽、对数检波、频响以及输入信号动态等。并针对这些因素设计了相应的校准流程,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这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动用是一种不同于名动转类的临时性活用。实现名词动用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即语义基础和语法手段(如句法位置、体标记等)。现代汉语诗歌中的名词动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