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些年来,以新型的固态量子自旋系统为热点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精密传感与测量平台。特别地,金刚石中的一种固有点缺陷——氮空位(NV)色心作为一种敏感传感单元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在室温环境情况下,NV色心具有稳固的结构、较长的相干持续时间、能够实现光学初始化与读出、以特定频率的微波对其量子态控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没有毒性等优点,使其在核磁共振、半导体物理、生物医疗与生命科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以新型的固态量子自旋系统为热点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了一个非常有实际意义的精密传感与测量平台。特别地,金刚石中的一种固有点缺陷——氮空位(NV)色心作为一种敏感传感单元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青睐。在室温环境情况下,NV色心具有稳固的结构、较长的相干持续时间、能够实现光学初始化与读出、以特定频率的微波对其量子态控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没有毒性等优点,使其在核磁共振、半导体物理、生物医疗与生命科学、军事等精密传感和测量领域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认可。金刚石NV色心想要完成光探测磁共振,必须要操纵其量子自旋态,这时就需要微波对它的谐振作用。因此实现对产生微波作用的器件或者设备相关性能的检测就相当重要了,而NV色心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平台中的产生微波作用的是辐射天线,所以对于辐射天线的设计测试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宽场NV色心成像平台下大面积微波均匀辐射特性的设计测试需求,通过高频模拟仿真软件模拟实现了2.87 GHz共振和均匀性为94%的模拟微波场,并且利用宽场NV成像平台对辐射天线进行测试表征。全文首先从天线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参数性能改进方法简单介绍,又介绍了国内外研究人员通过辐射天线对于NV色心量子测量技术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紧接着说明了NV色心宽场成像技术的实质性研究进展,透露出该技术在辐射天线等一系列微波器件检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后叙述了辐射天线的基本设计理论和基于宽场NV成像的辐射天线检测原理。根据辐射天线对宽场成像技术的重要性,我们设计并搭建了金刚石NV色心成像测量平台,在光路平台和微波平台中,进行了对金刚石NV系综色心的量子态控制,再增加外加磁场偏置系统,完成其塞曼分裂,通过同步时序序列和处理系统得到获得相应的ODMR光谱。此外,还计算出1μm/pixel的成像系统空间分辨率和35μT/Hz1/2的成像系统探测灵敏度。最后我们对自己设计的辐射天线进行了相关测试。对比实验室已有的辐射天线,带宽提高了11.82倍,辐射效率提升了71.8%。此外,在4.4×4.4 mm~2特定区域上,均匀微波区域的面积达到了94%。基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说明了辐射天线的设计测试对于宽场NV成像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导了量子无损探测技术对其他微波器件近场分布探测和芯片诊断分析等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氮肥的施用是粮食产量重要的保障,当前氮肥利用率仅30%左右,氮素流失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氨基酸在土壤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含量较少,通过外源添加氨基酸可以弥补土壤对这些重要有机氮源的需求空白。氨基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在肥料生产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氨基酸和尿素复配创制的新型增值尿素为材料,以栽种水稻的土壤和根系为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生理指标、土壤氮素养分含量,用高通量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把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SOLO分类理论应用于课堂答问的思维评价中,据此开发具体的理答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深度学习的初衷在于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但目前高中地理循环过程知识教学无法促成思维的进阶和能力的发展,则深度学习难免流于形式,既不能真正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也不利于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以“水循环过程及意义”为例,探索高中地理循环过程知识深度学习的教学发生,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和能力的发展,并学到“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类本科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临床核心课程,对学生中医思维能力构建和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塑构意义。课程组在国家倡导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围绕“学、仁、道、技、艺”五术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中医思辨能力、临床综合能力、传承创新能力”为教学设计核心导向,推动“仁心仁术”思政教育,构建以《中医内科学》为主,《中医内科临床能力训练》《名家病案解析》《中医内科诊疗实训》《中
目前我国农业种植面积广泛,但作物的灌溉方式仍以漫灌为主,这种以经验为主的灌溉方式难以达到作物正常生长的要求,其带来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本文面向茶园开展智能灌溉策略的研究,目的是保障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减少灌溉时的需水量,通过对茶园内的环境信息及茶园种植专家知识进行统一分析,使用区间二型模糊算法制定出茶园智能灌溉的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异常数据的判断与关键属性的提取。由于研究区域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及污水处理工艺的局限性,导致其大量进入地表水中并影响水生生态系统安全。基于微藻的水中抗生素去除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污水净化技术,不仅可以去除相关污染物,还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固定目的。本文以常见的斜生四链藻(Tetradesmus obliquu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两种淡水微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其对水中四环素的胁迫响应,明确了四环素对两种微藻生
砂姜黑土面积约400万公顷,是黄淮海平原最典型的中低产田土壤。秸秆还田在改善砂姜黑土性状、提高砂姜黑土生产力、促进作物产量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统计黄淮海平原旱作区和砂姜黑土区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替代化肥潜力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不同秸秆还田方式(CK1:对照处理,WMS+F: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常规氮磷钾,WS+F:小麦秸秆还田+常规氮磷钾,MS
水肥一体化是目前节水节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灌溉施肥方式,其中以喷灌和滴灌方式为主,养分随着水分供给,能够精准调控水分和养分供应,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当前,对于滴灌和喷灌施肥方式对土壤中氮磷钾分布特征、移动性、空间变异特性等的研究较多,而对滴、喷灌不同施肥方式的比较研究较少,鲜见灌溉施肥方式对茶树生长效应的研究。因此研究滴灌和喷灌施肥方式对土壤性质和茶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由大陆-海洋-大气之间水的3种相态(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换和位移构成的水循环,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过程之一.太阳辐射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是地表水循环的基本驱动力.水循环与碳循环密切关联,是气候系统演变中的两条主线.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循环和碳循环受天文、地质和生物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揭示水循环地质演变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为了解当今水文气候变化提供宝贵启示.通过水循环地质
随着工业的发展,染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等各个领域,染料废水的处理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吸附法是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中最具前景的技术之一,壳聚糖(CS)是目前最为热门的制备吸附剂的原材料之一。未经改性处理的CS存在着溶解性较差、吸附容量较小等不足,因此本课题首先采用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通过氧化改性法和冷冻干燥法,对CS的C2、C3位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得到了不同氧化程度的双醛壳聚糖(DCS)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