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上游草地蝗虫与植被群落关系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800487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虫灾害是全球性的生物灾害,蝗灾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巨大影响波及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使得蝗虫灾害日益猖獗,对蝗虫发生和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目前对于蝗虫群落特征和空间分布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从基本的蝗虫种类调查,区系分布逐渐深入到对其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与环境因素关系的探讨等方面。蝗虫群落组成、空间分布是蝗虫对环境因子尤其对植被群落重要的生态响应过程。蝗虫与植物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一方面植被为蝗虫提供食物、适宜的微气候和栖息地等资源,另一方面蝗虫对不同植物的采食选择可以改变植物群落的种间竞争格局,也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因此本文从群落多样性和物种角度分析植物对蝗虫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选择黑河上游的干旱草原为研究区域,该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近年来气候变暖增温和人类过渡放牧,导致草地蝗虫发生频次和规模增大,给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蝗虫作为食草性昆虫,植被对其群落特征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蝗虫与植物关系分析对于蝗虫预测、监测和生物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在定位观测和大面积普查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数量生态学分析的DCA分类和CCA排序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依次从群落多样性、群落组成和优势物种角度分析了黑河上游白大坂草原的蝗虫种类组成、蝗虫群落多样性、优势植物与蝗虫分布的数量生态关系,从而来探讨蝗虫空间分布与植物群落的关系,并且为蝗虫灾害预测和监测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提高蝗虫防治效率。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1)在海拔2400-2800m的7个植物群落采集到蝗虫13种,隶属于3科10属,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atus)、李氏大足蝗(Gomphocerus licenti)和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是优势种,分别在驴驴蒿(Artemisia dalailamae)、针茅和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占优势的群落分布最多。(2)不同植物群落中蝗虫组成、优势种差异明显,蝗虫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差异显著(P<0.05),均匀度差异不显著(P>0.05)。(3)蝗虫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与植物种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蝗虫物种丰富度与植物盖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蝗虫多度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均呈正相关性,其中与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872,P<0.01),这说明植被越茂密、高度大且植物种类丰富的群落蝗虫分布也越多;蝗虫优势度与植物群落优势度呈正相关,均匀度指数与植物盖度、高度和均匀度指数均呈正相关性。(4)研究区的13种蝗虫经DCA排序被分为6个类群,不同群组间蝗虫的种类数、食性和栖境选择存在较大差异,同组内的蝗虫在发生时间、生活型和生态位上不重叠。(5)蝗虫的多度与优势植物盖度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显著相关和不相关的复杂关系。不同植物盖度对蝗虫多度影响差异明显,短鼻蝗多度与驴驴蒿盖度,李氏大足蝗和白纹雏蝗多度与狼毒和赖草盖度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痂蝗与苔草、短星翅蝗与驴驴蒿、亚洲小车蝗与芨芨草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宽须蚁蝗和狭翅雏蝗多度与驴驴蒿和芨芨草盖度、宽翅曲背蝗与醉马草间存在相关性,但相关不显著。(6)植物对蝗虫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为蝗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而不完全是食物资源,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对蝗虫空间分布的影响最大。(7)研究区6个蝗虫类群对应着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表现出三种对应关系,即小翅雏蝗与狼毒群落呈一对一关系,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和短鼻蝗与驴驴蒿群落为多对一关系,其余蝗虫对应多种植物群落类型。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人力资本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作用效率的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积雪、径流的影响至关重要。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未来新疆地区山区径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会随着融雪径流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求环境保护技术和手段的提高。利用GIS技术开发的环境环境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环境质量数据从存储、查询、处理、分析、共享提供了完整的方法和手段,也
δ18О和δD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被称为大气水线方程。其表达式为δD=8δ18О+10。大气水线常受温度、降水量、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影响,表现为斜率和截距的差异。分析造成大气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要解决水资源问题,一靠
随着数学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开展研究,分析造成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原因及其具体体现,寻找突破思维障碍的有效措施。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就这一方面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区域发展过程中产生差异是一种必然现象。区域差异研究历来就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区域工业发展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根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