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国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三农”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新时代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研究》是基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视角,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系统论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问题。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自1951年3月成立以来,至今已近70年。至2018年末,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共有法人机构2239家,占全国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总数的48.8%;资产总额32.8万亿元,负债总额30.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3.5%和13%;贷款余额16.98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2.5%;全系统从业人员近90万人。这一农村金融机构包括812家农村信用社、30家农村合作银行和1397家农村商业银行,它们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一县(区)一行(社),归属各省级行(联社)管理,由银保监会负责行业监管。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业体系中,体系完整、资产规模最大、员工数量最多、物理网点覆盖最广的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如何发展改革,自2015年起,中央一号等文件已连续6年涉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农信社和省联社改革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开展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试点,逐步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坚持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开展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试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保持农村信用社县域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2019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提出,“规范发挥行业指导和管理作用,省联社应注重发挥对农村商业银行支农支小定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改进履职方式,提升服务能力”。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要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保持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积极探索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路径,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确并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法人地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障股东权利,提高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的独立性和规范化水平,淡化农村信用社省联社在人事、财务、业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突出专业化服务功能”。2019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指出,“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加大服务小农户力度”。2019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提出,“地方法人银行要立足本地、服务本地。农村中小银行机构要保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整体研究推进省联社改革,规范省联社履职”。201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指出,“深化省联社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化改革方向,科学界定服务功能和业务范围,合理优化调整管理事项,制定依法管理履职清单,明确职责边界”。2019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2019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农村中小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增强县域服务功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在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农村信用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2020年1月2日,人民银行2020年工作会议指出,“深化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2020年2月5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坚持县域法人地位”。2020年5月27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涉及农村信用社发展改革问题,指出,“制定《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实施意见》,保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强化正向激励,统筹做好改革和风险化解工作”。至此,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进入新时期。进入新时代,尤其是2017-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提出新要求,如何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分析?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效率进行评价?如何实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是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主要采用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实际出发研究其发展改革的唯物论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科学抽象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统计和计量分析方法及系统思维方法等6种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共分8章:第一章,绪论。绪论中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框架、方法和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工作。第二章,研究综述及评析。分别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角度进行研究文献的综述和评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历史演进。本章中,论述了国内外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总体概况;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进行了5个阶段的相对科学的划分,明确了每一阶段划分的节点,总体论述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简史;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历史进程进行了总结。第四章,概括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理论依据并对其发展改革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概括其发展改革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并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博弈论、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农村金融理论的分析视角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进行经济学分析。第五章,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效率,并进行了评价。首先,对其发展改革效率评价进行模型设定,构建三阶段EBM模型和基于全局技术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其次,是实证分析。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2007-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份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税后利润,2013-2017年总资产、员工人数、存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等指标,运用Max DEA等软件进行基于三阶段EBM模型静态效率分析、投入产出冗余分析、基于全局技术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动态效率分析并对模型进行收敛性检验,得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效率整体呈现Sigma和Beta收敛等6条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加快提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金融科技创新水平、应加快扩大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经营规模、协调一体化发展等4条建议。第六章,如何实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模型设定的同时,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探讨新时代实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二是实证分析。包括构建指标体系、计算指标权重和分析高质量发展。得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等4条结论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不断完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等5条建议。第七章,一个案例,探讨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服务“三农”金融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同时,提出了其发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金融支持,就一个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八章,本文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就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历史演进、理论依据、效率评价、高质量发展及案例分析,提炼出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结论,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如何发展改革、如何服务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梳理和总结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近70年来发展改革的历史进程,并进行相对科学的阶段性划分,对不同阶段的发展改革思路和发展改革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效率进行评价,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进行新的思考,提出实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思想、新思路。本文对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历程的阶段性划分、不同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揭示,理论概括及经济学分析和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效率评价、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和一个案例: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服务“三农”金融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学术探讨,总结和提炼出新时代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发展改革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结论及其政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传统的推荐方式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单一的推荐算法在海量数据处理面前的缺陷也愈发明显,协同过滤是解决图书推荐问题的重要方法。文章分析了基于用户和基于物品的两种协调过滤算法,借助XGBoost梯度树状开源框架对协同过滤结果持续优化,提出了一种融合用户和物品的混合推荐模型,并利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的借阅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与单一基于用户的协调过滤算法对比,混合推荐模型
凝胶(水凝胶与气凝胶)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三维材料,其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纤维素的可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使其在凝胶材料设计中备受关注,前景巨大。纤维素及其衍生物通常可通过溶解或在水溶液中均匀分散形成稳定的体系,再经适当交联制成水凝胶。纤维素气凝胶一般是由水凝胶经超临界干燥或冷冻干燥处理制得。本文系统总结了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方式及机制,分析了气凝胶不同的干燥制备方式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并重
随着电磁波在民用、商业和军事领域的快速发展,强烈的电磁干扰已经成为了一种污染问题,这不仅会干扰到电子设备的工作,也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电磁波吸收材料已被广泛地需求。同时,电磁波隐身技术也与现代军事武器装备的发展息息相关,是战争防卫和取胜的关键技术之一。当今,高性能的吸波材料需要满足“薄、轻、宽、强”的要求。与其他电磁波吸收材料相比,石墨烯显示出许多独特的
随着矿产资源的紧缺与环境保护的需要,矿渣成瓷已成为陶瓷行业废弃物二次资源化的重要举措。但釉色与釉面肌理是陶瓷制品重要的外观特征与视觉美感组成部分,如何在矿渣应用中兼顾或更好地体现这一艺术需求,则是当今陶瓷行业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书画、泥塑、刺绣等其它艺术品相比,陶瓷艺术是“泥与火的艺术”,色彩与肌理的呈现不仅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紧密结合的体现。近年来,随着陶瓷产业新技术的迅速发
【目的】探究阳光玫瑰不同砧木和自根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以期为筛选适宜砧木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三年生阳光玫瑰嫁接和自根苗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总DNA,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1103P、5BB、Beta和自根苗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1103P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Beta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降低了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四个样
第一部分CASK及其相互作用蛋白APBA1,STXBP1在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研究目的: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lcium/calmodulin dependent serine protein kinase CASK)是膜相关鸟苷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CASK存在多个蛋白质结构域,既往的研究中发现CASK可以通过这些结构域与不同的蛋白结合,行使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中我们通过
近日,山西省出台《山西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全省2020年至2022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这是山西省为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提升改革综合成效的重要举措。
期刊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因故障导致的损失,及时地检测出异常工况并准确地对异常工况进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针对化工过程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并行长短时记忆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Parallel long and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LSTM-CNN)模型进行化工生产过程故障检测。该模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SIB-IMRT)对中段食管癌患者疗效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SIB-IMRT放疗的中段食管癌患者103例,观察患者接受SIB-IMRT全疗程后1周血液中CEA、SCC和CYFRA21-1三项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运用心肺运
期刊
氨氮过度排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水生态环境,对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去除废水中氨氮十分必要。采用氨氮去除剂对江西某厂含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氧化处理,并与次氯酸钠在处理效果和成本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氨氮去除剂的处理效果好于次氯酸钠,处理成本约为次氯酸钠的50%,且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速率快、药剂添加量小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