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地养鸡对蛋、肉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本试验选取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将蛋鸡、肉鸡分成不同处理在种植苜蓿的枣林地划区轮牧放养,通过对生产性能及品质等指标的测定比较,确立蛋鸡适宜的放养密度和补料量、肉鸡适宜的放养日龄和密度,为生态养鸡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蛋鸡(1)补料和放养密度的互作效应对平均产蛋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蛋重和料蛋比影响不显著(P>0.05);笼养+自由采食组与补料70%100只/667m2组间蛋重、平均产蛋率及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2)放养密度、补饲量对蛋重影响显著(P<0.05),对蛋黄重影响极显著(P<0.01)。放养密度、补饲量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对蛋白比率和蛋黄比率影响不显著。在相同密度100只/667m2条件下,补料50%组蛋黄重、蛋壳重、蛋壳强度极显著低于补料70%组,其中100只/667m2补料70%组的蛋壳重量、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要优于其它组。对照组蛋壳质量低于放养组。(3)整个试验期,放养密度对蛋黄总胆固醇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蛋黄磷脂含量影响显著(p<0.05);二者互作效应对蛋黄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笼养+自由采食组的每克蛋黄含胆固醇显著大于100只/667m2组(p<0.05),蛋黄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大于100只/667m2组和补料70%的250只/667m2组(p<0.01),蛋黄灰分含量显著小于补料50%的100只/667m2组(p<0.05);在100只/667m2条件下,补料50%的组蛋黄总胆固醇显著小于补料70%组,蛋黄磷脂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营养成分含量,以70%补饲量+100只/667m2组养殖模式效果较好。2.肉鸡(1)除150只/667m280日龄放养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间其余差异不显著(p>0.05)。(2)在相同日龄放养条件下,放养密度对半净膛率、全净膛率的影响不显著,对腿肌率影响显著;在相同密度的条件下,有50日龄放养组全净膛率低于80日龄、胸腿肌率高于80日龄组的趋势。(3)放养密度、放养日龄对肉色影响不显著(p>0.05);对照组与放养组PH24h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剪切力小于放养组。(4)50日龄放养组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粗蛋白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腿肌胆固醇、粗蛋白、肌内脂肪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5)放养组肌苷酸含量总体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日增重、屠宰性能以及营养成分,以150只/667m280日龄放养组养殖模式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