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实质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探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对于可能确定被告人定罪量刑的相关证据当庭举证、质证及发表辩论意见,将开庭审理中当庭展现、确认的证据等作为裁判依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证据受制于侦查,案件卷宗移送导致法官形成预判,庭前会议非程序化,法庭审理形式化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法庭审判作用的发挥,造成庭审虚化。在推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消解侦查中心主义弊端,规范庭前会议,加强庭审对抗性,保证案件裁判事实形成于庭审,在制度层面推进庭审实质化。本文由三部分构成:引言、正文、结语。正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阐述庭审实质化相关概念,推行庭审实质化的背景及探讨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对侦查中心主义司法理念根深蒂固、证人出庭率低原因以及案卷移送、庭前会议等制度性问题等导致庭审虚化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第三部分,从树立庭审定谳理念、加强控辩双方对抗性、推行当庭裁判、规范审判机制的运行等方面提出推进庭审实质化途径。
其他文献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域名从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蜕变成一个融技术、经济价值为一体的混合物。附加在域名上的权益能否成为权利,成为何种权利,若能成为权利,其权利内容又如何,这些
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通过体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努力,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测算1993-2014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而如何认定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一直是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一大难题。但民间文学艺术的
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经济模式即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的存在和运行,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法从理论概念的提出至今,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运行过程中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也可以说
我国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研究起步较晚,经验不够丰富,迫切需要改进。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还需要内在的激励机制和外在的配套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机制、行政问责机制、绩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环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主动进行环境执法的同时约束其按照法律的规定有效执法。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包装物押金退还制度、补贴制度、绩效债券制度等相关激励机制,引导、鼓励